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招工后知青——钻机队的日常工作
(2022-05-21 10:00:57)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招工后知青——钻机队的日常工作
钻机队的日常工作
钻机队的日常工作不算太辛苦,每次上班只要装、卸钻杆就行了,钻进时除了司钻(班长)外,其他钻工干些辅助工作。在岩石中打千米深钻孔,有时甚至一个班都无事可干,可以睡大觉的。
钻塔包着帆布塔衣,在夏天钻塔就像一个大烟囱,有垂直方向的穿堂风,相当凉快。冬天钻机上比较苦,虽然有一个汽油桶改装的大火炉,但是泥里水里的,怎么也不会太暖和。一旦出事故,大家就苦了,忙得头昏眼花。
钻进时土层里下有套管,保护井壁。岩层里一半不用下套管。遇到岩层过于破碎就下“飞管”,那种套管最后就不起上来了。钻进完成后,最后的起套管最辛苦,那时就需要人力像推磨似的将套管一点一点起上来。
钻机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岩芯”,这也是每个钻机队中地质员的主要责任。取上来的岩芯按顺序排放在岩芯箱中。每个钻孔结束后,由队部派专人来检查,有的岩芯可以倒掉,有的岩芯要带回队部化验。钻机队搬家时,我们搬运工搬运岩芯箱时也特别当心。钻机队离开后,有的岩芯则付钱由村民保管。
据老师傅说,有一次司机从钻机队开车回队部,不慎将装载的岩芯箱碰翻了,于是那个钻孔就只能报废重打。
钻杆有粗有细,千米深孔的钻杆最粗,金刚石钻头的钻杆最细。钻杆头部接一根几十厘米到一米多长的岩芯筒(比钻杆粗不少),岩芯筒上再接钻头。司钻注意到岩芯筒满了,就提钻,取出岩芯来。因此每钻进几十厘米到一米多就要上下钻一次。打“普查孔”时只需要取最后那段岩芯,因此速度快。
一般钻机队打一个孔需要二、三个月,而在此孔周围一般不会只打一、二个孔,因此钻机队在一个村庄大约要呆一年以上。
不过要是遇到特殊情况就难说了。一分部附近有一个中型富铁矿,听说储量约一亿吨,品位很高,含铁量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属于国内罕见的富铁矿。但铁矿离地面六、七百米或更深。因此暂时没有投资开采。这个铁矿的钻机队打的都是千米深孔,完全正常情况下一个孔也要打半年,稍出点事故就是年把。1977年知青工人刚进勘察队时,那个钻机队的一个深孔就开始打了,直到1978年高考录取时还没有挪位,近两年了。但是这个孔位很重要,又不能挪到附近重打。
除机长外,钻机队的地质员地位比较特殊。地质员一般是大学生,他的职责是管理岩芯与地质情况,还要帮助材料员在队部催催材料等。
因为某勘察队当年的重点是探查铁矿之类的工作(一分部附近发现一个上亿吨的富铁矿、),进度比较慢,一千米深的钻孔最顺利的情况也得半年,遇到塌孔、断杆等事故,甚至会打一年,甚至两年。因此地质员在那儿的工作比较清闲。
地质员只要跟钻机队机长搞好关系,一般不必长期呆在钻机队,可以住在队部,有事钻机队会通知地质员去的。
听说某勘察队最初勘察淮北煤矿时,当班班长是计件工资。但因为钻到煤层时钻进速度会突然加快,如果此时将煤矿顶板的岩芯打丢了,这个孔就报废,损失上万元,当班班长和地质员就可能坐牢,因此那时地质员必须守候在钻机旁。
感想:知青们当上钻工,有了高于当地职工一级半的工资,但住的还是农村房,顶多是装配式板房。收入虽然高了,但无处去消费;工作是三班倒;工作时经常泥浆飞溅,因此谁也没法讲究,常常是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衣裤,脚套长筒靴,腰间扎着一根绳子。
于是老乡有一句笑话说:远看是个叫花子,近看是个野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