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招工后知青——安徽某勘察队印象

(2022-05-19 08:15:45)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招工后知青——安徽某勘察队印象

工矿企业与农村相比,要公平多了。这是知青小说、知青博客与网文“七十年代文”较少涉及的。这就是公有制单位与半宗法农村的最大区别。

安徽某勘察队印象

上海知青小白在安徽某勘察队只呆了不到两年(1978年考上大学),感觉除了工作量轻、收入与工作量不成比例地高外,最大的印象是相对较公平。

些刚进单位的知青认为职工子弟多在队部车间工作,不公平。

但你一个老三届初中生,还荒废多年,有什么资本去比?那些职工子弟是高中生,即使这个“高中”是残缺的。

那些比我们先进325队的老三届高中生就在子弟中学教书。

又有上海知青认为那些分在队部机关的知青,全是靠关系的,水平不一定高。

但从恢复高考后的录取情况看就可知这种说法的荒谬。

1977年某勘察队高考录取了三位,两位是队部机关的(其中一位是同济大学;另一位是师专,放弃了),还有一位是队部物探队的。

1978某勘察队一共录取八位老三届高中位(子弟中学教师)、老三届初中两位位(子弟中学教师与小白)、子弟中学位、后勤科位、测量队位、钻机工人位。

子弟中学学生不算,余下六位中队部机关的占三位,呆在队部的两位,只有一位是钻机上的。

1979年某勘察队录取职工大学的四位也是在队部的。

这就是事实。

 

感想:其实这就是呆在队部与钻机上,个人眼界宽窄的差异了。

钻机工人多为荒废多年的初中生,能够下决心进修而不考虑收入的实在不多,终究4年要靠家庭支援的(当时还不知道有助学金),这不是一个人能够决定的破釜沉舟的大事。

当小白说准备考大学时,搬运队同事、蚌埠籍知青曾算了一笔账说:读四年书,少收入二千四百元元,按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永远也补不上这笔损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