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初次下乡列车上的趣事
(2022-05-01 10:27:19)
“寄养”在农村的下乡城市青年,尤其是女知青;
七七年高考后的“范进”与“陈世美”;
下乡城市知青基本都不带“金手指”,网文中的“金手指”都给予重生或穿越的农村青年。
虽然几乎全体网文作者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下乡城市知青,但他们的描写基本上符合那些青年的真实形象,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住了下乡城市知青的本质:农村的“路人”,他们也确实不可能为农村带去工业化的力量。
不过网文“七十年代文”中下乡城市知青的形象比较单调,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原因还是网文作者收集的素材有限,只能凭印象写作。
这儿补充一些未在知青小说、知青博客与知青网文中看到知青情况。
初次下乡列车上的趣事
趣事一
李某,家庭出身正统工人,高中生,为中学原两派红卫兵之一的头头。但本派夺权失败。
据说他考虑自己的分配去向,肯定会受到对立红卫兵头头(学校分配小组成员)的打压,干脆带头响应号召报名下乡。
1969年1月临上火车前,留上海的本派“战友们”,背着学校宣传队的铜管乐器来火车站送行,边挥泪边演奏革命歌曲。在当时知青与家长们一片哭泣不舍的气氛中,这场怪异的“闹剧”看去既悲壮激昂,又十足像是在演戏。
趣事二
1969年1月,送上海知青赴安徽插队的火车开动后,知青们逐渐收起眼泪,慢慢开始互相搭讪。
有一对男女知青特别引人注目,他们穿着一模一样的风雪大衣。
后来得知,姑娘姓江,初中生,中等个子,前额宽且高,鼻梁高挺笔直,硕大明亮的眼睛,尖下巴,肤色洁白,脸部轮廓鲜明。有点像后世的女艺人殷桃。
男知青姓张,初中生,高个子,眼睛看去有点女相,最大的特点是满脸绿豆大的红色“青春痘”,肤色又白,胖圆脸看上去就像一只“赤豆粽”。
后来得知,小张与江姑娘的哥哥曾在一个毛泽东思想文娱宣传队,这次妹妹下乡,就托他照顾。小张还特意去买了与江姑娘同款同色的风雪大衣。
在火车上小张坐在江姑娘身边,不时地问长问短,又故意穿错江姑娘脱下的大衣,直到她去掏大衣口袋里的感冒药,才发现自己穿的是小张的大衣。
其实大家都已经看出江姑娘对小张相当厌恶,因为每当他问话时,江姑娘多半扭头不理,并主动找旁边的女同学搭话。
火车到蚌埠后,大家换乘大卡车。中途上下车吃饭等时候,小张也是寸步不离江姑娘。
大家当时都在猜测他俩的关系,说是兄妹嘛,长相不像;说是情侣嘛,俩人举止不对头,且相貌也不般配。众人莫衷一是。
到达插队的公社后,开始分配知青点。小张要求与江姑娘分在一个知青点,江姑娘坚决不同意。
于是小张拍电报给江姑娘家,江姑娘父亲赶来公社。后来公社终于决定按江姑娘的意愿,将俩人分在两个生产队。
下乡不久小张就称为知青“混混”,跟阿强等混在一起(见《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知青混混”中的强人》)。由此可见江姑娘的直觉太准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