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知青混混”的友谊
(2022-04-30 10:17:42)
“寄养”在农村的下乡城市青年,尤其是女知青;
七七年高考后的“范进”与“陈世美”;
下乡城市知青基本都不带“金手指”,网文中的“金手指”都给予重生或穿越的农村青年。
虽然几乎全体网文作者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下乡城市知青,但他们的描写基本上符合那些青年的真实形象,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住了下乡城市知青的本质:农村的“路人”,他们也确实不可能为农村带去工业化的力量。
不过网文“七十年代文”中下乡城市知青的形象比较单调,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原因还是网文作者收集的素材有限,只能凭印象写作。
这儿补充一些未在知青小说、知青博客与知青网文中看到知青“混混”情况。
“知青混混”的友谊
上海知青阿强,1970年夏天,阿强在临泉县参加一次知青代表会,会议组织到大家某公社参观。他忽然大口吐血不止,公社干部立即用自行车送他到县医院,先输血1000多CC,知青办拍电报到上海叫他家长赶来。但医生说等不及了,于是由县知青办负责人签字动手术。
当时医生怀疑是胃出血,但打开腹腔后翻来翻去,整个胃找不到任何病变,只能关腹,靠服药止血。
“知青混混”小沈听到消息后赶到县医院。
此时阿强已经开完刀,他母亲也从上海赶来,就睡在医院特意照顾的空病床上。
“知青混混”阿风与黄伟明自己掏钱在医院里服侍阿强,而阿强母亲又懒又嫌脏,反倒是这两位朋友给力。
小沈到医院后,正好阿强吃了饼干,感觉嗓子发痒,因怕刀口迸裂,不能大声咳嗽。于是阿风与黄伟明俩人,一人用双手挤紧他的腹部刀口,另一人慢慢地给他喝水止痒。
后来阿强要解大便,阿强母亲就躺在床上看着不动手。
小沈、阿风与黄伟明帮忙放好扁马桶,三人轮流伺候,一人托着阿强的腰、一人按住他的腹部刀口,一人扶着扁马桶。
因为阿强的腹肌无法用力,因此他这次大便费时近一个小时,小沈等三人累得汗流浃背。
阿强的刀口已基本长好后,县知青办出钱送他回上海。到上海的医院一检查,原来是食道静脉曲张导致的出血,阿强的这一刀算是白挨了。
1972年阿强病愈后,被照顾招工到蚌埠。知青大返城时,他又托人将自己退回农村,然后回到上海。
感想:知青“混混”之间也存在着感人的友谊,他们的人品倒比某些“知青模范”要高得多,就是有“人情味”。
至于阿强后来的办公司、经商发财,除了很可能有他家庭的因素外,从他当年的口才与组织能力看,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他是否报答那帮知青朋友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