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中门——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二十九)

(2019-06-15 17:43:56)
标签:

杂谈

北中门——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二十九)


北中门,原位置在现地安门十字路口南的丁字路口处,其规制与皇帝御门听政的乾清门相同,属于宫殿式建筑,五间三门。始建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这座比天安门早建八百余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的城门,于民国时期被拆除。遗憾的是在有关专家的著作和有关资料上未查到拆除年份和图片。


北中门兴建于隋临朔宫。隋炀帝为北征高丽,在北方的涿郡兴建离宫——临朔宫。炀帝下旨,由殿内丞闫毗负责督建。临朔宫名为宫,实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以囤积百万兵马和粮草,作为炀帝北征的指挥中心。临朔宫的中轴线以金台(现景山)为中心点,向北延展四华里有余,至现在的钟楼北端的豆腐池胡同。向南延展五华里余,至现在的正阳门(当年是古永定河渡口)。形成了以金台(景山)为中心点,南北约十华里的宏大城池,其中轴线贯穿于城池南北,四重城的城墙亦横跨在中轴线上:宫城、夹垣、禁垣、外垣。四重城的城门以宫城为中心,南北各有四座城门,北中门是第三重城禁垣上的北门。这八座城门形成了北京最初中轴线的城门建筑。其所在位置基本为后代历朝所沿用。


专家考证,临朔宫毁于隋末农民战争,唐代幽州为藩镇,未重建。所幸的是原临朔宫西园(现北海、中海)的三山尚在,辽代皇家在此兴建了离宫。


金朝世宗完颜雍夺得帝位后,在隋临朔宫的遗址上全盘重建,名为太宁宫,形成了宫、苑、园的离宫。


元朝忽必烈继承汗位后,迁都燕京,命常山王刘秉忠规划设计新都城,刘秉忠全面沿用了隋临朔宫中轴线的规划,以“青山”(景山)为中心点,建成了恢弘的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其中轴线始终沿用前朝设计,其上主要建筑之一的北中门位置亦未做迁移。

北中门——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二十九)

北中门——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二十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