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厢记——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一百三十

(2016-08-27 17:28:14)
标签:

杂谈

西厢记——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一百三十西厢记——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一百三十西厢记——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一百三十西厢记——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一百三十

        这三幅彩画都取材于元代杂剧《西厢记》的片段。《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为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书生张珙赴长安赶考,路经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听说当地的普救寺就是当年武则天的香火院,便去游览。在寺里偶遇貌美如仙的崔莺莺,萌生爱意。崔莺莺是崔相国的女儿,崔相国病逝,莺莺和母亲一同护送亡父的灵柩去博陵(今河北蠡县南)安葬,中途遇阻,暂居在普救寺中。张生为见莺莺也在寺中西厢房住下,并设法见到了莺莺的贴身侍女红娘,并将自己的情况一一告诉了红娘,红娘回房,将张生自报家门的情景告诉了莺莺,莺莺嘱咐红娘不要让老夫人知道。
        张生从红娘处得知崔莺莺每晚在花园烧香,当晚便来到花园的墙外,与在园内烧香的莺莺隔墙和诗,彼此都有了好感。张生正待与莺莺再和诗相交时,突遇唐朝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了普救寺,声称要娶莺莺为妻。万般无奈之下崔母许诺:“谁能退去叛军,就将莺莺许配于谁。”恰巧张生有一结拜兄弟——白马将军,立刻派人搬请。白马将军闻讯率兵来救,生擒了孙飞虎。张生解救了莺莺一家,可崔母却不守诺言,悔婚。张生如遭霹雳,寝食难安。这时红娘穿针引线,让张生晚上在莺莺烧香时,弹琴诉情。当晚张生一曲“凤求凰”打动了莺莺,红娘又替二人送书传笺,顷诉衷肠。一天红娘把莺莺的诗笺送给张生:“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知是莺莺约他夜晚相见,如约来见,可莺莺见了张生,却将他奚落了一番。
        第二天张生便一病不起,莺莺知道后整日担心,再写了一封诗笺,说明当晚亲去探望,并对红娘说此信是给张生的治病药方。张生见信果然精神大振,病好了大半。在红娘帮助下莺莺和张生再次相见,情意缠绵。
        老夫人察觉了此事,见两人恩爱,且有前日的许诺,只好默认了。但她要张生赴京应考,取得功名后才能迎娶莺莺。第二天莺莺在十里长亭为张生饯行。时逢晚秋,霜染枫林,大雁南飞,莺莺感伤离别,含泪把盏,嘱咐张生:“不论考中与否,都要早日回来迎娶,但得白头偕老,强过状元及第。”
        张生科考中了状元,皇帝要将其招为驸马,张生婉拒,自请赴任河中府尹。张生锦衣管帽无限风光的回到河中府,与莺莺结为百年之好,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西厢记》的崔张故事千古佳传,张生钟情之美,莺莺深情之美,红娘热情之美,皆清丽夭矫,沁人心脾,是为“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录《西厢记•长亭送别》美词三两段: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