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其曾祖父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到了陶渊明的时候,家道衰落。东晋元太十八年(393年)年轻的陶渊明第一次出仕,做了江州祭酒,但官场的氛围让他难以适应,不久便辞官归家了。元兴三年(404年)又出任镇军参军,在又目睹了官僚阶层勾心斗角、污浊腐朽后,深感自己率真的秉性与其格格不入,因而再次归隐田园。然而由于家境不济,为生计只好再次出任彭泽县令。一次,郡上的督邮要来县里视察,属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恭敬。陶渊明早就对这位督邮大人的不良品行有所耳闻,他长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当日脱下官服,解绶回归乡里。
归乡后陶渊明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和《饮酒》组诗。他的大多文学作品描写悠闲的田园生活,乡土气息浓郁,被后人赞誉为”田园诗派“鼻祖。尤其是他《饮酒》组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成为了后人歌颂田园悠闲生活的咏叹。
陶渊明爱菊,认为菊花品格高尚,耻迎风雅,傲然冷秋,绽放寒风,凌霜斑斓,花残悬枝,桀骜不羁,一派“霜下杰”风骨。
陶渊明以菊花清雅孤傲的品性自喻,成为文学史上著名的爱菊诗人。后人以他不慕名利、志存隐逸的高贵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在《和郭主簿》组诗中吟诵道: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