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期和刚工作不久的人常常会感到迷茫,因为从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找不到今后发展的方向。尤其是身处异乡的人这样的思想负担更重。现在的大学教育成本很高,一般的家庭都为此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个人和家庭都希望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实现一些经济上的改善。但是,往往在毕业后的工作初期,较低的经济收入和无法确定的发展方向给毕业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焦虑。在前面的章节中我讲了,刚毕业的大学生先不要考虑每月能挣多少钱,因为的确也挣不了多少钱。哪怕在效益不错的企业里面,刚毕业的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工资也不会很高。刚毕业的学生相互比工资待遇更是没有任何意义。
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耐性。不要因为看到周围的同事或者昔日同学跳了单位涨了工资就沉不住气。我们要为长期的企业发展做准备,要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脱颖而出。如果我们的锻炼和积累不到位,就到处去参加比赛,就不会取得好的名次。所以,切忌不要今天练长跑,明天练篮球,最后达不到所需的积累,遗恨于职场竞争之中。
除了有良好的职业积累,在当前的社会职场中你还要重视外语这个工具。许多外语水平一般的人遇到这个问题就很头痛,尤其是口语这一关很多人无法突破。看到这里,请外语能力不强的人不要灰心,因为掌握工作外语其实并不难。当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英语考了32分(满分100)。但是,现在我在工作外语的应用上没有什么大的障碍,我独自出差到欧洲也能安全归来。
假如在工作中有使用外语的氛围,这对口语锻炼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大多数的人没有这样的工作环境,或者外语的应用机会不多。那么,这些人应该怎样跨过外语这一关呢!
英语水平及口语问题。我们不要一说到外语好就要通过英语六级或者口语中级,很多的大学毕业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他们该怎么办呢?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面试中对应聘者英语的要求成为了普遍现象。尤其在外资企业和管理岗位的招聘上,这种要求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经济的全球化已经把中国的企业和世界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不掌握通用语言的人无法适应工作的要求。
我在参加工作之后摸索出了对付外语这个恶魔的一套办法,许多和我一样经历的人也应该有同样的感受。只是我把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这里了写出来,希望能够对曾经和我一样,对外语头痛的人有所帮助。
我们需要收缩一下外语的学习范围。我们以工作语言作为突破方向,而不是一天到晚的背诵通用外语或者什么经典短文,更不是翻词典研究那些艰涩难记的专业外语。最好的方法是以你的简历为基础,每天写一段面试中可能要说的话,并且反复的记忆背诵。你不要写得太多,但是必须是你自己写出来的。不要抄书上那些语法结构严谨的长句型,而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你的思想。每天写这样的一段文字并且熟记下来,重复的书写这些内容,你会发现你在不断的组织自己的语言。写的内容局限在面试范围之内,比如教育背景、目前公司情况、产品与管理、业务与专业、家庭情况等。如果你能够坚持一个月,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有了不可思议的巨大进步。假如你具有基本的大学英语水平,发音和阅读正常,那么坚持两三个月这样的训练之后,你就可以应对基本的面试要求。
这个方法是我在面试中屡次碰壁之后,不得已想到的办法。我当时只是想法混过面试这一关,没有想到却有效的提高了英文口语水平。在我练习的过程中,凡是在面试中有可能要谈到的话题都是我练习的对象。刚开始的时候我用中文思考这些话题,然后再翻译为英文。在我持续的练习数月之后,有一天我居然开始用英文思考这些话题的细节。在接下来的几次面试中,我尝试到了可以用英文交流甜头,因为面试官的赞许之情让我深受鼓舞。尤其在上海经历了和老外的四次全英文面试之后,我的语感发生了质的变化,面试英文对我来说已经是游刃有余。如果你和当年的我一样,还处于哑吧英语的阶段,不妨用我建议的方法试试,效果可能会很不错!
但是需要提醒一点,这只是一种如何迅速的具备外语面试能力的方法,要真正的达到合格的外语水平,还是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断的使用和学习。外语能力不合格是职业发展的一大硬伤,如果我们要在今后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就一定要攻克这个难点。在此,本人还是建议以用为学,不提倡对大量原文的死记硬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