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邱显峰瑜伽饮食 |
前 言
有许多人看到笔者先前所著的五谷饭一书后,受益良多,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食疗养生,并进一步希望笔者能再出版与蔬果有关的食疗养生书籍。笔者不揣浅陋,又着笔写了这本蔬果甘露养生疗法,希望该书能与五谷饭一书相辅相成,帮助社会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社会大众大都知道蔬菜水果对健康的重要性,不过大都只想到蔬果可以帮助消化,改善肌肤,殊不知蔬果的功效远远不仅如此。在最近的三十多年里,医学的研究日益发达,发现举凡癌症、三高症、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养颜美容、护眼明目乌发、延缓衰老、健脑安神助眠、强筋健骨……等,蔬果都有非常明显的功效,可以广泛地当作疾病的辅助疗法。如果能与五谷杂粮搭配,对健康的帮助和疾病的康复,是肯定的。
蔬果甘露有如老天赐予我们的生命泉源,也是我们三餐和日常的饮食,可说甚为普遍,如果能善加利用,其功效可是难以想象的。虽然功效非常大,但如果遇到重大伤病还是要请教医师。
本书着重如何依照自己的需要,利用蔬果的功效,来帮助我们养生,并当作疾病的辅助疗法。其中没有艰深的医学解说。所有内容均会刊登在 “灵性使者部落格”(http://minibaba.pixnet.net/blog),读者可在部落格文章分类的自然养生与功法的子目录蔬果甘露系列专辑中找到所有内容。简体版则是刊登在“灵性之光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nitbaba)。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张祥悦、郑红梅和多位同修的帮助,以及部分引用自网络的信息,也在此一并致谢。本部落格与博客未来仍会继续刊登与养生相关的信息,欢迎大家订阅本部落格。如果各位读者觉得此数据是有益的,请将此部落格与博客介绍给你认为需要的人,也欢迎大家引用本部落格的讯息,让更多有缘人受益。谢谢你!
导读与使用说明
为了帮助大家对蔬果的整体了解和应用,本书共分成四大篇做解说。前两篇是常见蔬果的营养成分和功效解说,第三篇是功效汇整和解说,第四篇是主要营养素的列表与分析。
本书共编列了蔬菜类71种,包含常食用的叶类蔬菜外,也包括了部分根茎类、豆类和芽菜及藻类食物,还有少部分常吃的野菜。不过已经在五谷饭一书介绍过的食物,本书就不再纳入,请大家酌参五谷饭一书。水果类共挑选了54种华人在华人地区常吃的水果,以及少部分进口的水果。有些相似的蔬菜种类或水果,会合并在同一条里解说。
在第一篇蔬菜篇和第二篇水果篇里,每一项蔬果都分成六个部分来介绍。第一个部分是名称,第二个部分是成分与营养素,第三个部分是性味,第四个部分是产季,第五个部分是功效与主治,第六个部分是备注。说明如下。
(一)名称:同一样的蔬果就可能有数个名称,而同一个名称的蔬果,又可能指的是不同类的蔬果,此外,各地方所惯用的名称亦有所不同。本书尽量采用较多人习惯的名称,并附上异名,以便大家参考。
(二)成分与营养素:1. 蔬果的各种营养素会因为土壤、气候、品种、施肥,以及栽种和采收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此外,采收后到做检测时的存放期,也会影响检测结果。2. 检测的方法及条件不同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有的有去皮去籽,有的则没有。有干的,也有新鲜的。也因此,各个单位同一种蔬果的检测值差异性非常大。甚至有些微量元素,如铜、锰、硒、胡萝卜素、叶黄素与玉米黄素、维生素B5、维生素D、K等,并非每个单位都有检测。所以在表列里没有登录的营养素,并不表示绝对不含该营养素。3. 书中的检测值是笔者参考(1)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2)维基
百科、(3)百度百科等三个单位为主的平均值。但综合上述解说的前两项因素,因为变动因素太大,所以相关检测的数值仅能供大家参考。除此之外,有些营养素的名称,有好几个译名。例如,维生素B2,也称为核黄素;B3除了又称烟碱酸外,也称为烟酸、维生素PP、烟碱酸、尼克酸、尼古丁酸;B7又称为生物素;B9除了又称为叶酸外,也称为维生素M;维生素B12,也称为钴胺素。(注)4. 各种单位的选择。热量的单位是依照大家惯用的大卡(1大卡即1000卡,1大卡大约等于4.184千焦)。各营养素的单位也是依照食品医学惯用的单位。例如脂类、碳水化合物(醣类)、蛋白质是以克g计量;维生素A以IU计量,1 IU(国际单位)约等于0.3微克;巨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铁、锌、磷、B1、B2、B3、B6、C、E等是以毫克mg计量,而微量元素,如β-胡萝卜素、硒、B9、B12等,是以微克μg计量。1克=1000毫克,1毫克=1000微克。
(三)性味:性味是依照中医理论来表示的。此外,入经是指依照中医典籍记载的该蔬果在人体主要作用的经络别。不过并非每一样蔬果,在中医典籍里都能找到其入经或归经。无法明确知道其入经的,本书则不加注。
(四)产季:蔬果的产季与品种及种植地区的气候有密切关系,如果是台湾有生产的蔬果,原则上以台湾的产季为主,如果是国外特有的,就会以国外的产季为主。目前的蔬果有非常多的改良品种,有不少蔬果几乎是全年都有生产,不过原则上,本书的产季是以最普遍品种的盛产期为基准。
(五)功效与主治:大部分蔬果的功效与主治所涵盖的范围都非常广,本书仅选择比较重要,以及比较被认可的为准。由于蔬果是大自然的产物,受土地、阳光、温度、水分、栽培和品种的影响很大,因此,即使是同一种蔬果,其功效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也会因个人体质产生不同的作用。
(六)备注:其他相关说明、注意事项等,都书写于备注里。
第三篇的功效汇整和解说,是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本书的编辑重点即是特别着重在蔬果的功效,并以此来帮助我们养生和做自我的蔬果疗愈。因此,笔者特别将蔬果的功效1. 分类汇整出来 2. 试着区分高强度和一般强度 3. 解说相关功效的因素。
第四篇的主要营养素列表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蔬果营养素含量的综合解析,并作为选择的参考。
本书的使用说明和附带解说
本书并不是一本专门的医学书籍,而只是希望提供大家能知道如何从日常的饮食中,来养生和自我调理。笔者对读者的建议是
1.如果有空,最好能从头看到尾,以增进整体的认知。
2.如果只要针对某个调养项目来看,例如针对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改善贫血、养颜美容、延缓衰老、安神助眠……等来看,可以直接看第三篇,然后再针对所要选择的蔬果项目,参阅在本书第一和第二篇里面的解说。
3.如果只想要知道蔬果的主要营养素含量和排序,可以直接阅读第四篇。
4.蔬果的功效虽然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宜忌的,要依照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做调整。例如大部分的蔬果是比较偏凉的,如果体质过于虚寒,那么有些寒凉的蔬果是不宜多吃的。又有些含钾和磷较高的蔬果,对肾病患者是不宜多吃的。还有些食物对某些人是容易造成过敏的,这些因素都应留意一下。
5.如果是要改善某些症状和调养疾病的,也要针对自己的体质和状况来选择适当的蔬果。因为同样的癌症或三高症或失眠或便秘或……等,其因素是多种的,而有益的蔬果也是多种的,其针对性也是不同的,而且还要依照个人体质的寒热来做选择。对这方面若不是很清楚的,最好要请教这方面比较懂的人。
6.虽然每一种蔬果的功效都很多,但每一种蔬果还是有其差异性。若从健康的养生观点来看,最好能天天吃五种蔬果以上,
而且这些蔬果的选择还必须经常换,才能真正均衡地补充多种营养素。
7.不管是否为了调理疾病,都建议大家要搭配适当的五谷杂粮,因为五谷杂粮的营养和功效,与蔬果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8.蔬果的禀气常与地区及时令有关,因此最好选择当地当令的蔬果。假如可能的话,可多选择有机且非基改的蔬果,或甚至是自己用友善农法所栽种的蔬果。
9.蔬果的存放法、存放时间和蔬菜的烹调法,都会影响蔬果的营养和功效,所以还是要用适切的方式。
10.最后还是要再提一下,疾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是单靠饮食就能完全改善,有时心理因素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生活环境与起居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当自己不甚了解时,还是要多请教这方面的专家。有重大疾病时,还是要看医生。
注:营养素的计算法
1.食品成分总重量(100克)= 水 + 醣类(碳水化合物) + 粗脂肪 + 粗蛋白质 + 灰分;膳食纤维属于醣类。
2.粗热量 = 蛋白质×4 kcal/g + 脂肪×9 kcal/g + 碳水化合物 × 4 kcal/g。
3.修正热量 = 蛋白质×4 kcal/g + 脂肪×9 kcal/g +(碳水化合物 − 膳食纤维) ×4 kcal/g + 膳食纤维×1.9 kcal/g。膳食纤维的热量比一般醣类低。因此,依照粗热量计算,其数值会比修正热量略高一些。不过有鉴于一般食品的标示,大都是采粗热量,所以本书各类的蔬果热量一样是采粗热量为准。
4.粗脂肪(脂类)= 饱和脂肪酸 + 单元不饱和脂肪酸 +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 其它脂肪酸。
5.粗蛋白为真蛋白质(水解氨基酸)与其它含氮物(氨化物)的混合物。本书以粗蛋白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