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哥罗洛士群巴孔寺神牛寺高棉第一山形庙宇 |
分类: 旅游随拍 |
2、整个寺庙呈东西轴向,正门朝东,供奉湿婆(Shiva)。
4、中央是六座排列不是很整齐的高塔,前面三座塔的门口正对着的空地上各有三头公牛把守。据说前排中央高塔供奉着高棉王朝的缔造者阇耶跋摩二世,北边(右手)那座供奉着因陀罗跋摩一世的外祖父Rudresvara;南边(左手)那座供奉着他的父亲Prithivindreshvara;后面3座供奉着他们各自的妻子。
5、公牛的名字叫南迪(Nandi),它是湿婆的坐骑;这也是神牛寺名字的来历。
6、前面那排塔的每个门口都有狮子守卫
8、塔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红砖,在红砖外铺上了一层灰泥,有些图案是雕刻在灰泥上的。现在灰泥基本已经脱落光了,红砖也风化得很厉害。
9、蒋勋老师形容这些灰泥像“桃酥”,好像稍微一碰就会掉下来,还真形象
10、巴孔寺是一座五层的方形金字坛,底层边长 65 米,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最顶层中心矗立一座宝塔,通往宝塔的阶梯陡峭,共有五层。
11、除了中心塔外,周边还有很多建筑
12、仍可见不同于主殿的红色砖造寺塔,因为红砖于当时仍做为建材之使用。这些寺塔是面朝中央的Bakong寺,而非一般寺庙的面东建筑,因此可视为巴孔寺的周边寺塔,共同组成这复杂的建筑寺庙。
13、虽已差不多只剩下基座,但依然能看出当时的宏伟
16、每层阶梯的入口处都有狮子把守
17、最高处是象征着“须弥山”顶塔
18、从第一层平台上看向上面
20、平台上还有许多这样的小塔
21、夕阳下的主塔用金碧辉煌来形容还有点儿靠谱吧
22、巴孔寺 (Bakong)
最特别的,要算是顶层上这个一个十五公尺高的顶塔,仔细观察这顶塔可以发现建筑形式和原时期的建物风格大不相同。事实上,这是属于吴哥时期的建物风格,也就是十二世纪时的建物,与原始建物罗洛士
(Rolous) 时期的年代相隔了300年,学者推测很可能是由耶输跋摩二世 (Yasovarman II) 后来加上去的。
23、通往顶塔的阶梯陡峭
24、可以看到门和旁边的雕刻还保留得很完好,这得益于法国远东学院古迹维修专家的修复
25、漂亮MM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27、从最高层望下下面。左边用钢筋拉上身体的石狮与下面新盖的房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叹不已
28、夕阳下玩耍儿童的笑脸让人觉得他们或许比中国儿童更幸福吧
最后补充一下罗莱寺(Lolei) 资料:
30、已经很破旧了,有一座正在维修,只拍了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