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旦河(希伯來文Yarden,即「向下」之意)是西亞地區的一條河流,源頭在黎巴嫩、叙利工,流經以色列、約旦,最後注入死海,全長251公里。從歷史和宗教上,這是世界最神聖的河流之一;現代,其珍貴的水源成為國與國之間紛爭的一個因素。
這條河流,在聖經舊約有不少的記載,例如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過約旦河(約書亞記3:14—4:24);先知以利亞為躲避以色列王亞哈,而逃到約旦河東的基立溪(列王記上17:1-5);他亦曾在約旦河邊以外衣打水把河水分開,便帶同以利沙橫過乾河地後,被神以旋風接回天家;此外,先知以利沙吩咐來求醫治的亞蘭王元帥乃縵到約旦河沐浴七次,而使其痳瘋病得治愈(列王記下5:8-14);還有以利沙使不小心被門徒掉入河裏的斧頭浮出水面(列王記下6:1-7)等等事蹟。
在新約中記載,主耶穌出來傳道前,衪先在約旦河受施洗約翰的施浸(馬太福音3:13-17),今天以色列人在加利利海的約旦河上游,設立一個名叫Yardenit的浸禮地方,供人受浸或參觀。但據考古發現,當年耶穌應在約旦河下游南部地區受浸的,介乎以色列與約旦之間的邊界。
受洗仪式是一个宗教用词或信仰用词,指于有基督信仰的人的一种仪式,其意表明,该人对基督信仰清楚并相信所信的,再则愿意从世界里分别出来。归入基督。洗礼有点水礼和浸礼两种,前者是点水在手上并在额头划十字,后者则是全身浸没在池中。但大多数教派都强调洗礼是作为向基督表决心愿意受洗归主的表示。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约旦河之行是我们第二天的行程。原本想按顺序发博客,但发了两篇的蓝天白云,有些腻了,加之我个人比较喜欢人文题材的照片,特提前发出来与大家分享。
拍摄时正是阳光明媚的中午,加之白色衣服,曝光做了正补偿(第二部分),但周围的环境也随之过亮了,为了突出主体,后期做了周边压暗处理。
第一部分:点水礼
我们到达Yardenit的浸禮地方时,正赶上几个教徒在河边排成一排,准备受洗(上面第一张照片)。由于没有带长焦,近距离拍摄,没有合适的机位,画面中有些干扰因素。
2、受洗时由神父拿一个类似咱们这边的小扫帚,在约旦河水里蘸一下,再在受洗人的头上甩一甩,将河水洒在受洗人头上

3、这张看得较清楚,拿小扫帚的手中还有一个十字架

4、受洗的人很谦卑,低着头
5、每个人受洗完后,神父又演讲了一番,估计也是受洗必经的仪式

6、演讲完毕后,大家又亲吻了十字架

7、此时的小扫帚和十字架是分别在两只手中

8、受洗仪式结束后,神父戴上了帽子,拿出了相机

第二部分: 浸礼
前面受洗的人走后,河岸出现了片刻宁静,导游给大家了半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同团的人离开了河岸,到四处转转,只有我依依不舍地守在那里,真希望再看到一场受洗仪式。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当我焦急地看表时,又来了一群穿着白色长袍的人,我赶紧做准备,这一次居然和上次决然不同,是浸礼
9、信徒顺着台阶走向河边

10、沿着岸边走过

11、排成一行

12、从手势上看,像在向大家说明受洗的动作

13、开始下水

14、看起来她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

15、仪式开始了

16、神父的手伸向了那位姑娘

17、出水后的姑娘激动得哭了

18、又一位教徒来到了神父身边

19、同样得感受

20、洗礼后的同伴向她伸出了手

21、换了一位神父继续为教徒浸礼,全身即将进入水中

22、从水中出来

23、向主祷告

24、从这位姑娘的表现里看到了兴奋,她的表情把我的目光引向了身后

25、当我再转过脸来,她已经从水里出来了

26、同伴们在这边等待着最后一位受洗者

27、受洗终于完了,大家脸冲着岸边,在合影留念

28、姑娘的笑容太感染人了

29、又一群教徒到来了,他们人数更多。从皮肤的颜色看,应该又是来自以色列之外,他们正在神父(也可能是牧师,因为没有身着长袍)的带领下朗诵着,感觉这个仪式应该更复杂些,可惜我没有时间再拍摄了,已经过了集合的时间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目睹这么多圣徒在这样接受洗礼,可见在约旦河受洗对于教徒们的意义之深远,他们从世界各地涌向这里....
(由于本人对宗教仪式不是很了解,文中难免出现叙述中的错误,敬请大家原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