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2011-11-29 12:13:08)
标签:

燕翼围

龙南

围屋

客家人

沙坝

图文音

杂谈

分类: 文化古镇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沙坝围是龙南县里仁镇境内的一座小围屋,结构严谨,造型美观。位于里仁与关西交界的雷峰隘北面的高坡上。由于围屋四周无村舍屋场,更显得鹤立鸡群,引人注目。105国道龙南冯湾路旁,有一块醒目的《关西围屋》路程示意牌子,行人可从这里拐入龙关公路。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沙坝围坐落在龙关公路旁,距105国道3公里,距龙南县城12.5公里。此围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均为李姓,围屋始祖从里仁粟园迁入。至今,已有14代。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围屋坐北朝南,背靠青山,南朝雷峰山,门前濂江河。正是这样,每年春水、洪水猛涨时,沙坝围的老人、小孩、妇女,可在围屋大门前的坪子里坐着聊天看大水。而男人们守在河岸看濂江河里是否有柴、竹、木淌下来。据老人介绍:先前,他们不需要上山砍柴,每年光捡大水柴就足够烧一年。同时,还可以捡到许多的木材,从中增添经济收入。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此围正方形建筑结构。围屋四角有4座三层炮楼,居屋均为二层。纵横约30米。大门左侧,用一间屋位,通往地下室地道及炮楼。右侧居屋3间,炮楼1间。左栋、右栋6间居屋,后栋5间。屋中心,只有一间小厅厦。其余皆为院落。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围屋的规模较小,只能住十几户,100多人,其建筑很有特色:严谨、整齐、美观、坚固。围大门的左侧地势低洼,建围时因地制宜将左侧一栋一层建成了地下室和地道。左侧的地下室和防御地道高约一层楼,正好与围屋内坪及其他地面相平。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地下室、墙上,布满枪眼,既做防卫用,又可做通风口,地下室也作为围屋人的猪、牛栏,有利于围屋的环境卫生。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图文音】江西龙南围屋--沙坝围

小贴士:

    “客家”原是当地土著居民对客居的外来户的称呼。“客”与“主”的身份原本就是相对的。外来人住得久了,慢慢变成老客。最后,终于反客为主。接着,又来了新客。后来的人,在先来人的眼里,自然被看作“客”。先是别人称他们为“客家”,渐渐地,他们便自称“客家”,以区别当地土著。

  说到赣州,说到客家,龙南围屋便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是客家历史最鲜活的载体,更是客家研究最生动的物证。在众多的围屋中,龙南“燕翼围”是赣南客家围屋中最高的一座。围屋几乎就是客家的象征。客家人可以不住围屋,但住在围屋里的,一定是客家人。在过去的岁月里,当平静的生活被战乱或宗族之间的争斗打断,旧屋就会立刻成为保护族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军事堡垒。楼上房屋之间,连通着许多小门,平时各过各的日子,紧急之下,家家开门就连成了一条抵抗外来入侵的大回廊。

  族谱记载,住在“燕翼围”中的赖氏是赣南最早的一个移民家族。一千六百多年前,赖氏祖先从河南颍川进入赣南。明清交替的战乱过后,这个家族倾力建成有四层楼的“燕翼围”。围屋里的人家世代垦荒造田,种地为生。现在,继续生活在这围屋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据说,客家人构筑的围屋,源于东汉的坞堡。这种建筑形式在两晋南北朝时曾盛行中原。客家人聚族而居、耕战结合的习惯,就源于那个时代。

  围屋的外墙高大厚实,没有窗户,只有对外射击的枪眼。围屋四周有像碉堡一样的角楼。围屋很高很大,门却很小很窄,第一道包着铁甲,第二道设木栅栏,第三道才是日常进出的木门。

  龙南县的“沙坝围”看上去则像一座欧洲城堡。围屋里的李姓人家,血缘关系还在五服之内,是从5公里外的“栗原围”迁来的。

  单纯的迁徒不能解释客家群体特征的养成。一代代中原人家迁至这丘陵山谷间,是无数零零碎碎、大大小小的河谷盆地,给习惯农作的他们一片安身之地,也最终让他们变成了地道的南方山民。而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对有悠久农耕文明的中原汉族是非常困难的事。于是,龙南县的“栗原围”干脆把农田也围了进去。

  客家妇女从不受汉族女人缠足的约束。田头地里干活,从来一双天足。只有走亲访友时,她们才穿绣花鞋。客家妇女穿的绣花鞋的样式很像唐宋时期的“鸾尾凤头”鞋。

  在客家人那里,被集中保存的,其实是中国汉民族古代生活的点滴记忆。

  是的,龙南围屋就像一部厚重的历史,你尽可从不同的层面,去把玩客家人曾经有过的生存状态。它的军事价值,它的消防价值,它的建筑价值,它的民俗价值……都足以让你驰骋想象。一座围屋,让我们领略了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像客家方形民居最杰出的代表建筑——关西客家围,被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研究中国民居的山本教授喻为“东方的古罗马,建筑史上的奇迹”。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赣南围屋的代表建筑与福建闽西土楼,广东粤东拢屋共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选名单。

  今天,越来越多的客家青年已走出了围屋,但是,祖祖辈辈栖息的这方居所,将永远成为他们记忆中的故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