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最妖孽的文武全才,连戚继光和俞大猷都自叹不如!

(2017-04-09 09:46:53)
标签:

杂谈

​​

​“倚马成文,上马杀贼 ”常常被形容一个人文武全才。如果说正德年的文武全才典范是王阳明,那么嘉靖年的就必然要属唐顺之。唐顺之出生于常州青果巷的一个名门望族,其祖父唐贵是进士出身,任户部给事中,其父唐宝也是进士出身,任河南信阳与湖南永州府知府,可谓书香门第。唐顺之也不负所望, 23岁那年(嘉靖八年,1529年),他参加了每三年才在京城举办一次的会试,荣登第一。年少而负才气,年轻的唐顺之性格上有些孤傲,因此在官场上并不顺利。终于在嘉靖十八年(1539年),唐顺之被削职还乡。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340186500-3F2B7583187FA43E86F9137233754E3E/900?tp=webp

这一削职还乡,还出了一个堪称妖孽的全才。唐顺之回乡后闭门谢客,昼夜讲究忘寝废食的读书,除儒学经典外,射学算学、天文律历、山川地志、兵法战阵无所不学。唐顺之三十七岁那年,向一位河南人杨松学习枪法。如果单纯只是泛,倒也没什么好说的。但实际上,唐顺之在每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386887322-B1B2F7ABD60CFEDC6E1EFE5CCD974751/900?tp=webp

文学上,此人是嘉靖三大家之一;数学天文,唐顺之破解了自元末失传的郭守敬算法;兵法上,俞大猷是他的学生;枪法上,唐顺之圈的一尺枪花,戚继光只有叹服;在阵法上,最早的鸳鸯阵的刀牌、狼筅、长枪小队组合,是明军阵法中,应对倭寇小团体作战的特性,第一次的小阵改良,后世大名鼎鼎的戚继光鸳鸯队,就是在唐顺之鸳鸯伍的基础上改良出来。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097218701-BF4A7B441C2DF1FB8CF6060C89D9D378/900?tp=webp

唐顺之的鸳鸯伍,可谓找到了倭寇战术的命门。那就是精锐倭寇所最擅长的兵器是刀剑,但是刀剑它不够长。一寸长一寸强,长枪可以轻易做到一丈八尺,即5.76米,而现存有记录可查的战国武士,持有的实战刀剑最长不过2米。也就是说,在持枪人的长枪攻击到持刀人身上的时候,持刀人还要努力前进将近三米,才能够到持枪人的身体,这个时间起码可以让长枪再攻击一次。或者这样解释,我打你三下的机会,你只能打我一下。所以纵观倭寇的作战模式,有着很鲜明的特点,那就突袭、夜袭、设伏、袭击侧翼。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938860750-FF082B192761FE776EA093988A634512/900?tp=webp

这些作战模式都是为了弥补倭寇正面作战能力的不足,而明军的大阵模式应对这种遭遇战显得十分呆板,加之在兵器重量上很是吃亏。于是唐顺之就想到了一个方法,放弃以二十五人的队为基本单位,把最小的编制改成只有五个人的伍。唐顺之的鸳鸯伍有三种不同兵器,伍长持防牌在最前,其后是一把狼筅和三支长枪,三支长枪中的空档,各夹一个刀牌手和狼筅手。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213794474-7E76732E5F1522643034359F013BCD94/900?tp=webp

▲唐顺之鸳鸯阵复原图


很多人认为狼筅是戚继光发明的,其实不是,狼筅是处州兵的武器。如果把其作为通常意义上的“扫把”,那就大错特错了。筅并不是用来对方刀剑的,而主要是用来交枪的。狼筅由于其横出的枝桠,有着阻碍物体前进的作用。所以把其看作为一个网状的,中间带一个枪头的异型盾牌来说比较好。对阵狼筅的敌人,由于横枝的阻拦,并不能像类似对付长枪一样,直接抢进枪手身侧。而狼筅的横枝,却不妨碍自己的战友在背后从横枝的缝隙中挺枪前刺。狼筅与其他兵器相交的时候,还可以转动枪柄,用横枝锁住对方的兵器,让已方持枪士兵,能够有机可乘。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272977875-53DB507550C2FD512C2D3213108F0815/900?tp=webp

▲狼筅复原图


鉴于倭寇的重弓重箭,在较近距离上的巨大杀伤力,唐顺之在队伍里配备了盾牌,顺便也封死了任何有可能滚入的刀手的通路,改良后的军阵在灵活性上大为增强,但是这个队形也有一个不好的缺点,训练时间太长。刀牌手和狼筅手在兵器上有巨大的优势,只要够稳妥,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作为主要杀伤力输出的长枪手就不行了。俗话说“年刀、月棍、一辈子的枪”,这意味着一个好的长枪手是需要长期训练。戚继光在请教唐顺之枪法的时候,问如何才能像他一样,将枪花圈到一尺之内?唐顺之的回答是:“我练了十年!”但军队不可能忍受十年才培养出一个普通士兵,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唐顺之。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105785674-E79AE9AD9027AD7B6BC4F614F97F2E22/900?tp=webp

▲后人还原的鸳鸯阵


另外,他的鸳鸯伍还是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伍作为单位人数太少。枪手在阵型中,安全冗余不够,如果万一有敌人能突破牌手还狼筅手的防御,训练度不可能达到十年作为标准的普通枪手,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然而唐顺之在还没来得及改良阵法的时候,就在抗倭一线因病英年早逝,年仅五十三岁。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梁小天。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