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国使用弓箭的历史很长,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石箭头出土。1963年,在山西朔县的峙峪遗址发现的一批石镞,年代最为久远。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该石箭头距今28900多年。这说明我国至少在两万八千年就已经开始使用弓箭了。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440365025-9DBC2823A40DA2EFBFC7155B6AB299E9/900?tp=webp
▲峙峪遗址石镞
我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弓是浙江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把漆弓,弓残长121厘米,弓身采用桑木边材制作,表面涂有生漆。标本被送到北京大学等5个不同的权威机构分别进行碳14和热释光年代数据的科学测定,测得结果是距今8000年前。这不但刷新了我国出土最早的弓的记录,还刷新了我国使用生漆的最早记录。在此之前,发现最早的漆器是距今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漆碗。而河姆渡和跨湖桥遗址间隔只有100多公里。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78297189-24EA58D3B1210E628F2382FDC22A5AEC/900?tp=webp
▲跨湖桥遗址漆弓
可能有人会好奇,石器时代的弓箭威力究竟如何呢?1966年,在江苏沛县大墩子遗址第316号墓中,葬有一具中年男性的尸骨。其身长为1.64m,左手握有骨匕首,在左肱骨下置有石斧。在他的左股骨上有一枚折断的骨镞嵌入。由此可见当时的弓箭杀伤力已经相当大了,仅仅硬度并不高的骨镞就可以穿透肌肉射进人骨。
1953年,湖南长沙月亮山41号墓出土了一把战国时期漆弓,长157厘米。弓身用竹子制成,中间一段由4层竹片叠合而成,外缠胶质薄片,再用蚕丝绕紧,表面涂漆。其所用材料和结构与《考工记•弓人》记制弓需用的干、角、筋、胶、丝、漆六材吻合,且中部向内弯,说明工匠已懂得预应力的应用。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904339135-D8F5761F0016934029E77CC2C1BFDF08/900?tp=webp
▲长沙月亮山漆弓
2003年,在兵书宝剑峡悬棺内发现了一把2000多年前的巴人漆弓,无论工艺还是弓型和长沙出土漆弓都极为相似。这应该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弓型。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025785036-E72462446FA70E28E285F6A6D9B84C77/900?tp=webp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049481392-F2B6F38C74CB9BB8D0CFEDF7C9C09B02/900?tp=webp
▲现代复原的战国漆弓的形制
在吐鲁番洋海、苏贝希、胜金店墓地也均出土大量距今2800年前的弓箭。这些弓箭有别于战国时期的直拉弓,均为反曲弓,而且是木胎贴角片制作而成的角弓,具有斯基泰弓风格。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386969043-4F4673F3F484DD0727FEAAD6F1E1C3B8/900?tp=webp
▲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弓箭
可见,反曲弓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到了汉代,中国就普遍的都是反曲弓的形制了。由于汉代本土地区大体气候湿润,弓实物出土较少。在西域之外的其他地方,几乎没有出土过汉代角弓的实物,马王堆三号墓也只曾出土过单体直拉木弓与箭矢。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947695868-EE49602DFDFFA31BF271991FDDD98245/900?tp=webp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疆尼雅出土了大量角弓,均为汉代时期,都是长梢弓。尼雅在汉代属于精绝国故地。可以说,至少精绝国的弓型是这个样子。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92493498-01B968C3D952BC2FFE5489C92F23C191/900?tp=webp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37084447-A5919033FAFE516592E37AF601D4092D/900?tp=webp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404206910-E3AE06CD6EBE24ABC0D02B17EDFBD7C9/900?tp=webp
但是与新疆、甘肃出土的实物不同的是,在汉代的壁画石刻里所描绘的弓均为小稍弓的形制。我们可以推论,汉代中原地区,应该更加流行使用小稍弓,而非西域出土的长梢弓。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413939759-2AFF91395DCD054D0FEFEC247CCEC427/900?tp=webp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235506226-5A400FD3D3EFFAC086BFD3F8AEE3555E/900?tp=webp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513277765-ADF2D202810F861AC384FD815C6D5C1C/900?tp=webp
包括马王堆出土的漆画也都是小梢弓的形制: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274152358-E1170EBCD34FC95D3316A52E04E48B1A/900?tp=webp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682456165-34F77053DAF4A384E5F7324E215C39B0/900?tp=webp
唐代分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种。长弓步兵用,角弓骑兵用,稍弓、格弓皇朝禁卫军用。目前唯一出土的唐代时期的角弓,是新疆高昌故城出土的一把角弓,现存于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470007877-B2EC04BC58752D1BF445BA1D43BE353C/900?tp=webp
军博所藏的这把高昌弓具有明显的中亚角弓风格,应该也不是唐代中原普遍使用的弓型。唐代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中有描绘弓的样子。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85313213-2D8B8758DC53C5E4FD4A47DE9B2BE519/900?tp=webp
宋代《武经总要》中也有记载弓,同样也是四种,分别是:黄桦弓,黑漆弓,白桦弓和麻背弓。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558402496-5F5091B9E5C63ED39123A3C88A8D82E0/900?tp=webp
▲《武经总要》插图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134467406-B11CC727962B6A03C9265F6B93A50978/900?tp=webp
▲宋代《大驾卤簿图》所绘持弓甲士
到了元代,蒙古人主要使用的是具有中亚突厥系风格的“螃蟹弓”。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77951263-ACAD0A9566CDB3032BA249ADA8F3281D/900?tp=webp
▲元太祖骑射图
到了明代,茅元仪的《武备志》中记载了六种弓。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937705207-78F84220CF63F36B6ADF8C5097C77889/900?tp=webp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727721488-F88C9DEB0474631FFE849B5426FACFC8/900?tp=webp
但是在明代的绘画中,所看到的均为小稍弓,比如《出警入跸图》中所绘小稍弓。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779609980-7B5B666A7B4D28F364859BE99E261DBE/900?tp=webp
以及现代翻印的明代绘本《水浒传》的插图。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480619221-F7FA85AB19BD3A31ED56D4A1CC4C0C02/900?tp=webp
可见小稍弓应该是明代主流装备的弓型。小稍弓的效能更高,箭射出的初速更快,射程也更远。
到了清代,就是我们常见的长稍清弓。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192928426-E83BCE1C1103BB3E8C623E5E4CF30712/900?tp=webp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955196484-08A7FB2C6AADFAFC8C17D3F9607BF408/900?tp=webp
清弓的特点是,弓体巨大,弓梢长而反向弯曲,弓梢根部有明显弦垫,长弓梢增大了弓臂的负担,使得减速变慢,但是杠杆作用更明显,拉弓更轻松,可以做更大的磅数使用重箭来弥补。清弓使用的箭为流线型的中间粗,两头略细的掏挡子箭,相对较长较重,配合重清弓使用,短距离内威力更大,但是射程和效能都远低于小稍弓。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731706370-A07FE0309B6052CB28294E447A590F90/900?tp=webp
清末以后,火器取代了弓箭走上了历史舞台,弓箭彻底退出了军事武器的序列。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