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虹关——徽绕古道第一关【2011赣浙皖春游记30】

标签:
婺源虹关徽饶古道江南第一樟詹大有大有饭店古宅徽墨旅游 |
分类: 中国游记 |
P1.虹关村詹大有百年古宅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续)
D8 官坑-岭脚-虹关-查关水口-什堡村-庐坑-浙源-沱川-簧村-溪头天门峡谷-簧村-沱川-查平坦
(本文始发博客地址:小步走天涯的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u/1656545351)
从岭脚村驱车前行不久,我们抵达了今天的第二个目的地——虹关村。虹关位于紫阳镇北部的浙源乡,建于南宋。春秋时期,秦朝从吴国到楚国跨越分界山——浙岭进入“楚国”的第一道关即虹关。北宋的权邦彦有诗云:“巍峨俯吴中,盘结亘楚尾”。现在在岭脊上还存有一块17米高的青石界碑,上面镌刻了阴纹隶书“吴楚分源”,是清康熙年间著名书法家詹奎手笔。浙岭除了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和楚国的划疆之地,亦是鄱阳湖长江水系和新安江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新安江四大源头之一。 浙岭,古时是一条重要的驿道,名曰“吴楚古道”,又名“徽饶古道”(徽州和上饶),素有七省通衢之称。500年前的徽商往返于浙江沿海宁波、杭州、安徽歙县、休宁到江西景德镇、上饶、直至湖南、广州有一条官道,就是这条“徽饶古道”,虹关村是此道进入江西后最大的村落。因此,虹关村有“吴楚锁匙无双地,徽绕古道第一关”之称。
从官坑至岭脚,一路上并没有任何供游客食宿的地方,因此,从婺源走这条东线到北线的穿越线路,通常只有从岭脚村继续往前走到虹关村,才有落脚点可以提供食 宿。接近中午时分,我们来到虹关,首要的任务是要填饱肚子。李师傅带我们来到一个小店点好了菜,等老板上菜的空档,我们开始游览虹关村。虹关除了“徽饶古 道”的历史遗迹,最为出名的看点还有两个:千年古樟和百年古宅
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古樟,该树植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被誉为“江南第一樟”。树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3亩,气势非凡,1994年 中央电视台就这棵樟树专门作了报道,它自浙源河边直冲天界,似一把大伞,树枝伸出,巨大的冠幅遮天蔽日。有诗称:“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古樟旁的古驿亭有字迹斑驳的楹联:“试问几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晓,溯回多少事论荣论辱浙水长流”。
p2.虹关千年古樟
绕着虹关古樟,我走到了树后的浙源河边。这条河水并不多,只是一条小河道。大樟树的树枝一直伸向河边,几乎遮盖了整条河道。
p4
P5. 透过古樟树形态优美的树枝,可以看到河对岸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一座座徽派古宅。
P5.千年古樟、百年古宅和春天里的金色油菜花相映相辉,共同展现春天的婺源令人心醉的美丽。
李师傅带我们去点菜的时候,向我们介绍了这家店的老板詹先生和他的清代古宅,并承诺带我们去他家的古宅里面参观。其实,詹家所开的大有饭店,在网络上已经久负盛名,在我来婺源之前,也早就听说了这个客栈,并且作为后备住宿地之一,也电话询问了客栈的价格。然而,由于时间的安排,我们最终并没有在虹关落脚,因此并没有想过,我们在虹关还可以参观他们家的宅子。李师傅和詹家交情甚好,我们也顺便沾了光。
虹关村的古宅民居旅馆,我不知道有多少家,但是,大有饭店绝对是其中最理想的一个。这座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可以说是当前婺源县历史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民居旅馆。跟随李师傅,从虹关古樟树下沿青石板路进村一百米左右,左边有一座红色大门的房子,这里就是著名的“大有饭店" 。旅馆的主人詹国睦系徽州文房四宝徽墨著名的制造、销售商——詹大有的后代。大有家族的传奇故事在很多关于婺源和虹关的书中都有叙述。这座古宅乃制墨名家詹大有建造之迎宾楼,现经营者为除了詹国睦,还有詹汪平。虹关乃婺源制墨名村,詹大有墨历史上曾畅销全国,远销日本,此墨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中期,精明的日本人曾一批批前来寻找失传的制墨工艺,结果却失望而归。这项技艺在解放后逐渐失传,销声匿迹了。据说詹汪平正在尝试用传统工艺研制真材实料的徽墨,无论结果如何,他对祖先的这份心意值得赞赏。九十年代末詹国睦夫妇放弃了在杭州不错的一份打工工作,回到家乡打算利用老房子经营旅馆饭店,正愁资金不足,县委书记一行人下乡视察,了解到詹国睦的难处,银行行长问道需要多少钱?詹国睦说五千元。行长说随便用你这座房子任何东西抵押别说五千元,就是五万、五十万也可以贷给你! 于是,用詹国睦祖辈命名的大有饭店开业了。
詹家的这座古宅,一眼望进去有三进。第一进:门厅,左侧有一巨大木雕屏风。第二进:中间是天井,两侧是通高木雕门窗的厢房。第三进:中间是客厅,两边是二个大房间。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古宅,古色古香的家具和内饰保存完好,而且詹家人目前依然居住在此,游客们也直接在客栈中落脚。
P6.

P7

P8. 毛毛在古宅里面秀徽墨

在古宅里,吊挂着这样一个竹篮,里面放着这样的物件,李师傅说,这个是清朝的官帽。是因为年代久远,还是官帽的种类有很多,总之这个官帽,和我们平时认知中的清朝官帽有不少的差别,不过,顶上的红缨没有了,估计是年代久远而掉落。天井上落下一束光,刚好打在官帽上,配合着周围古色古香的环境,凝视着官帽的瞬间,时光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
P9
P10.

P11.

客厅隔断二个门,接着是通往二、三楼的楼梯。据说,楼上的一个个房间仿佛一个个迷宫,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入楼上的房间,而是直接通往顶楼的平台。通往楼上的楼梯是纯木制的,年代久远,拾阶而上,若是往下看看,看到一个一个大大的空隙,不觉有些脚软。来到顶楼,是一个宽敞的平台,可供观景、乘凉赏月、看星星。如果下次有机会再来到虹关,一定要在此住上一晚,好好的感受一下这座百年古宅。
P12. 在顶楼的平台上,大有饭店的其他建筑群以及虹关村的徽派古宅群一览无余。
P13

李师傅指着进处的这几间古宅的屋顶,向我们叙述了詹家兄弟的一些故事,不过讲的主要是两兄弟不和的事情,我们听完也都忘记了。
P14
P15. 在近处的屋顶上,晒着各种蔬菜干
P16
正陶醉在古宅风光中,楼下传来声音,喊我们回去吃饭。于是,我们告别了大有客栈古宅,回到了村口。在村口的巷道墙壁上,有古时留下的“徽饶古道"字样,还有一个什么神石的介绍,没有时间研究,一带而过。
P17
回到古樟树旁的店铺,开始了我们的午餐。虹关虽然未被纳入婺源的通票景点,但是由于配套较周边的村落齐全,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来到虹关古樟树下,在巨大的树荫遮蔽下,即便在中午时分的烈日下,方圆几亩的范围都十分凉爽。微风拂过,古樟树上的叶子互相摩挲着发出沙沙的声响。我们的餐桌就摆在这千年古樟之下,凉风习习,树叶时而飘落在身边,在大自然优美的环境中用餐,美食更觉得美味无比。
P18

午餐过后,该是我们离开虹关村的时候了。在虹关停留的短短1个小时,记忆中从此便多了徽绕古道第一关下的千年古樟和百年古宅。婺源还有更多不为人熟知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优美景观,等待我们去探索......
未完待续
更多婺源系列博文: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续)
D8 官坑-岭脚-虹关-查关水口-什堡村-庐坑-浙源-沱川-簧村-溪头天门峡谷-簧村-沱川-查平坦
(本文始发博客地址:小步走天涯的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u/1656545351)
从岭脚村驱车前行不久,我们抵达了今天的第二个目的地——虹关村。虹关位于紫阳镇北部的浙源乡,建于南宋。春秋时期,秦朝从吴国到楚国跨越分界山——浙岭进入“楚国”的第一道关即虹关。北宋的权邦彦有诗云:“巍峨俯吴中,盘结亘楚尾”。现在在岭脊上还存有一块17米高的青石界碑,上面镌刻了阴纹隶书“吴楚分源”,是清康熙年间著名书法家詹奎手笔。浙岭除了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和楚国的划疆之地,亦是鄱阳湖长江水系和新安江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新安江四大源头之一。 浙岭,古时是一条重要的驿道,名曰“吴楚古道”,又名“徽饶古道”(徽州和上饶),素有七省通衢之称。500年前的徽商往返于浙江沿海宁波、杭州、安徽歙县、休宁到江西景德镇、上饶、直至湖南、广州有一条官道,就是这条“徽饶古道”,虹关村是此道进入江西后最大的村落。因此,虹关村有“吴楚锁匙无双地,徽绕古道第一关”之称。
从官坑至岭脚,一路上并没有任何供游客食宿的地方,因此,从婺源走这条东线到北线的穿越线路,通常只有从岭脚村继续往前走到虹关村,才有落脚点可以提供食 宿。接近中午时分,我们来到虹关,首要的任务是要填饱肚子。李师傅带我们来到一个小店点好了菜,等老板上菜的空档,我们开始游览虹关村。虹关除了“徽饶古 道”的历史遗迹,最为出名的看点还有两个:千年古樟和百年古宅
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古樟,该树植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被誉为“江南第一樟”。树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3亩,气势非凡,1994年 中央电视台就这棵樟树专门作了报道,它自浙源河边直冲天界,似一把大伞,树枝伸出,巨大的冠幅遮天蔽日。有诗称:“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古樟旁的古驿亭有字迹斑驳的楹联:“试问几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晓,溯回多少事论荣论辱浙水长流”。
p2.虹关千年古樟

绕着虹关古樟,我走到了树后的浙源河边。这条河水并不多,只是一条小河道。大樟树的树枝一直伸向河边,几乎遮盖了整条河道。
p4

P5. 透过古樟树形态优美的树枝,可以看到河对岸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一座座徽派古宅。

P5.千年古樟、百年古宅和春天里的金色油菜花相映相辉,共同展现春天的婺源令人心醉的美丽。

李师傅带我们去点菜的时候,向我们介绍了这家店的老板詹先生和他的清代古宅,并承诺带我们去他家的古宅里面参观。其实,詹家所开的大有饭店,在网络上已经久负盛名,在我来婺源之前,也早就听说了这个客栈,并且作为后备住宿地之一,也电话询问了客栈的价格。然而,由于时间的安排,我们最终并没有在虹关落脚,因此并没有想过,我们在虹关还可以参观他们家的宅子。李师傅和詹家交情甚好,我们也顺便沾了光。
虹关村的古宅民居旅馆,我不知道有多少家,但是,大有饭店绝对是其中最理想的一个。这座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可以说是当前婺源县历史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民居旅馆。跟随李师傅,从虹关古樟树下沿青石板路进村一百米左右,左边有一座红色大门的房子,这里就是著名的“大有饭店" 。旅馆的主人詹国睦系徽州文房四宝徽墨著名的制造、销售商——詹大有的后代。大有家族的传奇故事在很多关于婺源和虹关的书中都有叙述。这座古宅乃制墨名家詹大有建造之迎宾楼,现经营者为除了詹国睦,还有詹汪平。虹关乃婺源制墨名村,詹大有墨历史上曾畅销全国,远销日本,此墨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中期,精明的日本人曾一批批前来寻找失传的制墨工艺,结果却失望而归。这项技艺在解放后逐渐失传,销声匿迹了。据说詹汪平正在尝试用传统工艺研制真材实料的徽墨,无论结果如何,他对祖先的这份心意值得赞赏。九十年代末詹国睦夫妇放弃了在杭州不错的一份打工工作,回到家乡打算利用老房子经营旅馆饭店,正愁资金不足,县委书记一行人下乡视察,了解到詹国睦的难处,银行行长问道需要多少钱?詹国睦说五千元。行长说随便用你这座房子任何东西抵押别说五千元,就是五万、五十万也可以贷给你! 于是,用詹国睦祖辈命名的大有饭店开业了。
詹家的这座古宅,一眼望进去有三进。第一进:门厅,左侧有一巨大木雕屏风。第二进:中间是天井,两侧是通高木雕门窗的厢房。第三进:中间是客厅,两边是二个大房间。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古宅,古色古香的家具和内饰保存完好,而且詹家人目前依然居住在此,游客们也直接在客栈中落脚。
P6.

P7

P8. 毛毛在古宅里面秀徽墨

在古宅里,吊挂着这样一个竹篮,里面放着这样的物件,李师傅说,这个是清朝的官帽。是因为年代久远,还是官帽的种类有很多,总之这个官帽,和我们平时认知中的清朝官帽有不少的差别,不过,顶上的红缨没有了,估计是年代久远而掉落。天井上落下一束光,刚好打在官帽上,配合着周围古色古香的环境,凝视着官帽的瞬间,时光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
P9

P10.

P11.

客厅隔断二个门,接着是通往二、三楼的楼梯。据说,楼上的一个个房间仿佛一个个迷宫,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入楼上的房间,而是直接通往顶楼的平台。通往楼上的楼梯是纯木制的,年代久远,拾阶而上,若是往下看看,看到一个一个大大的空隙,不觉有些脚软。来到顶楼,是一个宽敞的平台,可供观景、乘凉赏月、看星星。如果下次有机会再来到虹关,一定要在此住上一晚,好好的感受一下这座百年古宅。
P12. 在顶楼的平台上,大有饭店的其他建筑群以及虹关村的徽派古宅群一览无余。

P13

李师傅指着进处的这几间古宅的屋顶,向我们叙述了詹家兄弟的一些故事,不过讲的主要是两兄弟不和的事情,我们听完也都忘记了。
P14

P15. 在近处的屋顶上,晒着各种蔬菜干

P16

正陶醉在古宅风光中,楼下传来声音,喊我们回去吃饭。于是,我们告别了大有客栈古宅,回到了村口。在村口的巷道墙壁上,有古时留下的“徽饶古道"字样,还有一个什么神石的介绍,没有时间研究,一带而过。
P17

回到古樟树旁的店铺,开始了我们的午餐。虹关虽然未被纳入婺源的通票景点,但是由于配套较周边的村落齐全,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来到虹关古樟树下,在巨大的树荫遮蔽下,即便在中午时分的烈日下,方圆几亩的范围都十分凉爽。微风拂过,古樟树上的叶子互相摩挲着发出沙沙的声响。我们的餐桌就摆在这千年古樟之下,凉风习习,树叶时而飘落在身边,在大自然优美的环境中用餐,美食更觉得美味无比。
P18

午餐过后,该是我们离开虹关村的时候了。在虹关停留的短短1个小时,记忆中从此便多了徽绕古道第一关下的千年古樟和百年古宅。婺源还有更多不为人熟知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优美景观,等待我们去探索......
未完待续
更多婺源系列博文:
-------------------------------------------------------------------------------------
我的足迹
2002
2005/9 广西桂林阳朔
![]()
甘南川北 ![]() |
2003
2006/9 贵州
![]()
![]() |
菲律宾薄荷岛、妈妈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