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笔成趣:9.5-9.11

(2011-09-12 15:34:19)
标签:

摄影

吴玮

相机

滤镜

蔡司

镀膜

确善能

canon

网易微摄影

文化

分类: 相机新闻评

【一周行为艺术危险的自拍方式】

 

 

原文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xNTA4Nzky.html

 

 

原文描述:这张合影照片看起来挺有趣的,打破常规的角度和构图。下面这段视频演示了这张照片是如何拍出来的。学会之后不妨亲自去试试吧。

 

摄笔成趣:9.5-9.11

 

吴玮按:不管你觉得拍出来的效果如何,这个很行为的艺术不免引发诸多疑问和联想。

 

对焦是如何在下降过程中做到的?鱼眼镜头加手动对焦,由于有足够的景深,预测一定的高度调节对焦标尺。

 

如何保证不砸到脑袋?有这个担心且对自我反应不够自信者可以考虑钢盔。

 

为什么不设置慢门?我也觉得慢门结合闪光灯离机后帘同步会获得非常好玩的照片,但操作起来难度有点大,相机下降快,成功几率低,这个牛顿早就解释过了。

 

坏小子怎么如此舍得相机?可能是借别人的,主人未在现场。

 

 

 

 

【一周创意把老相机变成桌面台灯】

 

 

原文链接:http://www.nphoto.net/news/2011-09/06/431bf1b643969d8b.shtml

 

 

原文摘要:

 

 

 摄笔成趣:9.5-9.11

来自kootoyooKirsty将她手里的一台老确善能CT-2相机改造成了一架桌面台灯。灯泡就放在相机镜头里,三脚架的高度是可以调节的,所以它既能当台灯用,也可以做落地灯使用。

 

Kirsty目前正在写一篇详细的制作教程,并将于下周开始出售。如果她能想办法实现通过调节镜头光圈来改变“台灯”亮度,那就更好了。

 

摄笔成趣:9.5-9.11

摄笔成趣:9.5-9.11

 

 

 

 

 

吴玮按:LED冷光源的出现让照明工具diy成了非常轻松的事儿。和上条一样,Kirsty的创意也能触发联想。有网友建议“可以试着改成应急灯,胶卷的位置可以放电池,拨轮什么的可以调节闪烁模式...”还有天才假想“把灯泡装在暗舱内,不改变相机任何机构,使用变焦镜头,还可以实现照明范围调节...... 这样不计成本的手工制作的确好玩。

 

文中所提及的相机确善能(Cosina),对于数码时代才开始接触相机的摄影人颇为陌生。Cosina在相机行业中算得上是历史悠久、产线丰富的企业。因为重点立足于光学代工,本身的品牌产品影响力被极大削弱。尽管如此,如今提起福伦达和蔡司,大部分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生产他们的确善能。

 

 

 

 

【一周科普·卡尔·蔡司发布新款滤镜】

 

 

原文链接:http://www.nphoto.net/news/2011-09/06/35e8ea17d8f7574a.shtml

 

 

原文摘要:

 摄笔成趣:9.5-9.11

 

 

20119月初,卡尔·蔡司将推出4款新尺寸的UV滤镜和圆形偏振镜,包括:52mm55mm62mm77mm。在此之前蔡司公司仅推出了58mm67mm72mm82mm尺寸的滤镜。

 

此外,蔡司公司还将于20121月继续推出43mm46mm95mm UV滤镜及95mm偏振镜。卡尔·蔡司的滤镜使用T*抗反射涂层,可有效降低眩光并提高透光率。

 

 

吴玮按:理想情况下,所有的光线都会折射,但事实上,大约有95%的光线发生折射,而另外的5%会被反射回第一种物质中。对于摄影,这是个很要命的问题,可见光到达胶卷的数量会因通过多层镜片而减少太多,同时各透镜产生的反光会导致令人不快的眩光。增加光线的透射率,就需要对透镜进行镀膜。

 

关于镀膜,有必要做一些科普说明:

 

1892年英国镜头设计师H.D.Toylor发现,把烧过的望远镜物镜表面经风化出现紫色,和新的透镜比较,发现能通过更多的光线。受弱酸侵蚀的玻璃表现存在折射率低的薄膜,能降低玻璃表面的反射率。这个透镜燃烧的新发现,使人们知道了膜层作用,并产生镀膜技术。1935年卡尔·蔡司公司发明了防反射膜层处理技术,A.Smakula在真空中加热蒸发低折射率氟化物薄膜,诞生了防反射薄膜处理方法。它开辟了光学制造新时代的前提,2个透镜组合胶合透镜可以分离,增加透镜设计的自由度。3943的五年间,蔡司公司成功实现了2层和3层增膜系。日本在随后由千代田光学(即后来的minolta)起源品红镀膜,并很快推广。有人形容镀膜后的镜头是“光亮清晰的镜头”。64年东京奥运,室内项目也要求进行电视转播,NHK委托富士公司研发了多层镀膜技术,实现了镜片的电子束镀膜EBCElectron Beam Coating)。 在真空镀膜时,使用高溶点的抗热式的蒸发物质,用电子枪溶融方法,完成由日本技术制成最多达11层的多层膜系。今天的富士X100仍强调使用了EBC镀膜技术的富士龙镜头。到1969年,旭光学(现在的pentax)开发了对镜头的革命性意义的多层镀膜技术,与美国NASA有关的OCLI公司的技术合作成功完成了世界上摄影镜头史上最早的7层防反射膜,用于宇宙飞船窗玻璃等。高要求光学系统必须使用高性能膜系。 以往的镀膜透镜从1个面反射1.7%界限,,抑止到表面,反射仅0.2%极限,可见光的透过率(单面)达到99.8%,克服透镜表面反射,使成像鲜明、清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SMCSuper Multi Coating。更让世人惊讶的是,SMC镀膜能使可见光透过率得到很好平衡,使彩色平衡处于更佳稳定状态,色彩鲜艳,微妙的中间色彩变得清晰。随后不管是照相机制造厂,还是镜头专业厂,都力争采用多层镀膜技术。其结果增加了镜头设计的自由度,出现了由复杂的透镜构成各种广角镜头、变焦镜头等系列产品。

 

1972年,西德卡尔·蔡司公司在科隆博览会推出一系列引入多层镀膜的蔡司镜头。在出售的镜头上使用“T*”标记,这就是著名的有红色标记“T*”镜头。至上个世纪末,多层镀膜的发展使得各厂商重新评价如何提高像质。另外也积极引入非球面透镜,超过10组的很多片透镜组成的高倍变焦镜头变得易于实现。多层镀膜技术开启了一个时代,不仅仅是相机,还有军事、医疗、仪表等各个光学行业。

 

镀膜对于光学成像重要到令人发齿的程度,但它一直是娇贵的。滤镜保护镜头前端镜头就成了重要的课题。尽管数字传感器对紫外线并不感光,但昂贵的镜头还是需要常规滤镜以作防护。常规滤镜的镀膜水平直接决定了它是否能跟镜头合并为一,况且镜头在设计时并未考虑滤镜因素,普通滤镜产生眩光、偏灰早已司空见惯,民间有说法“牛头配好UV,狗头使凑合镜片”,笔者认为在理想情况下任何镜头都应该使用高端滤镜,它对成像的干扰是微乎其微,甚至视觉难以察觉。注意,我说的是理想状况下。蔡司T*抗反射涂层滤镜很快就会用价格吓到你放弃理想。

 

 

 

 

【一周造假·瑞典“2010年度自然生态摄影师”获奖作品系伪造】

 

 

原文链接:http://www.nphoto.net/news/2011-09/08/2acd4aecad3e0352.shtml

 

 

原文摘要:

 

摄笔成趣:9.5-9.11



 

 

上周瑞典摄影界曝出一大丑闻。获瑞典环保局“2010年度自然生态摄影师”荣誉的Terje Helleso,承认自己的参赛作品系伪造。上图就是Helleso的获奖作品,该照片被发现是将图库照片利用Photoshop加入自然环境中伪造而成。

 

 

 摄笔成趣:9.5-9.11

这就是Helleso用来造假的原图。照片中是一只猞猁,也称大山猫,目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加以保护,在我国属二级保护动物。

 

那么这张照片是如何被发现作假的呢?摄影师声称这张照片拍摄于7月,但环保工作者Gunnar Glerson却注意到照片中猞猁身上是冬季的皮毛。此外,Helleso称在过去的9个月中共看到过150只猞猁,但Gloerson在自己长达52年的研究工作中只见到过15只。

 

在瑞典媒体上周曝光此事之后,Helleso于周六承认了自己的行为。目前瑞典环保局正在考虑取消授予他的荣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今年5月获奖时,Helleso曾发表下列演说:

 

“我们自然生态摄影师永远不应忘记,自己对照片负有真实记录和艺术表达的双重责任。”

 

 

吴玮按:很有意思的获奖感言。似乎已经诠释了“创作”历程,相机真实记录,photoshop艺术表达。遗憾的是,猞猁的照片并不是他自己拍的。

 

Gunnar Glerson严厉的批评道“他是在对自己的形象说谎”!

 

 

 

 

【一周亮点Canon恒定大光圈定焦】

 

 

原文链接:http://weibo.com/1767214301/xncexw7VJ

 

 

原文摘要:佳能EF 300mm 400mm 二代【今日到货】。这两只镜头提供了恒定f/2.8的最大光圈,让摄影师可以以更快的快门速度,捕捉快速移动的物体,并保证照片的清晰。同时在大光圈还可以更好的突出主题,虚化背景。9片圆形光圈可以创造性的拍摄出美丽的模糊背景,使得图像更加迷人。

 摄笔成趣:9.5-9.11

 

 

 

吴玮按:不需要解释了吧……

 

 

 

 

【一周微点评微摄影“午餐故事”】

 

 

原文链接:http://t.163.com/wojiaowuwei

 

 

原文摘要:

 
摄笔成趣:9.5-9.11

 

 

取材新颖,故事性强。摄影技巧运用得当,动静结合,人物在照片中成为“午餐”主题的陪体,另类角度的运用使得主体十分突出。略不足的是取材太过广泛,可缩小景别,以局部表现。

 

 

 摄笔成趣:9.5-9.11

"透过教室里温暖的光线"是多好的时间背景交代,我相信原图看起来会更好。主题把握到位,故事性强,曝光准确,立体感佳。我始终觉得这种集体做主体的画面不适合微摄影,它需要更大的展示终端。

 摄笔成趣:9.5-9.11

 

 

“家”如点睛之笔!空泛的画面上方因它而有声色,结合“午餐故事”的主题,作品表意性极强。瞬间抓取到位,曝光准确,影调虽平淡但却真诚。

 摄笔成趣:9.5-9.11

 

 

好照片!角度的把握不凡,抽象化使用剪影曝光,简洁明了,无论是主体还是水平线运用的都十分科班学院化。

 摄笔成趣:9.5-9.11

 

 

得益于鱼眼镜头的戏剧化记录,辅以廊柱美化构图,横匾透露环境,虽是大场景,但仍不显过于杂乱,上下视觉比重把握极佳,创作情绪更是因扭曲变形而得以体现。

 

……

 

吴玮按:更多精彩“午餐故事”及点评请关注:#微摄影##午餐故事##微摄影作品点评# #吴玮的摄影读解#

 

 

 

【一周祝福】

 

 

全国理发日快乐!中秋节快乐!教师节快乐!

 

排名不分先后,最后一句说给自己的,唉!

 摄笔成趣:9.5-9.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关于阴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