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绿石

标签:
劳山崂山绿石结晶山石石质文化 |
分类: 文化艺术 |
崂山绿石,旧称“劳山石”,产于青岛市郊崂山脚下的仰口海湾,因蕴藏于海底,亦有人称“海底玉”。
宋元时代,即有人将劳山石制为案头清供及文房用具。明代黄宗昌《劳山志》和黄守细的《绿石滩》已详记其事。清《即墨县志》还载述了即墨参将白璧将劳山石二方进献乾隆帝,龙颜大悦的事例。到沈心辑《怪石录》一卷,其“劳山石”条则云:
劳山石产即墨县劳山下海滨,质甚坚,其色如秦汉鼎彝,土花堆涌,最可爱间有白理如残雪、如瀑泉者,具有岩壑状。小者作砚山,大者可充堂室中清供,直与英德、灵壁石相颉颃。
劳山仙境惜未游,劳山奇石殊可求。……辱棱秀态妙造化,坐阅海若千春秋。乍疑峭壁渍藓绿,悬空乃有飞泉流。
乾隆十四年,钱唐(今杭州)人沈心到山东作客,在友人处见到一块劳山石,翠绿可观,便题名“翠岩寒瀑”,并吟诗一首以作纪念。乾隆年间著名书画家高凤翰是山东胶州人,亦嗜劳山石,因得地理之便,藏之更富,其“青山挂雪”、“六雁屏”等佳品遗传至今,向为当地人所称道。
崂山绿石之特色有三:一是色彩绚丽。以绿色为基调,或墨绿,或浅绿微蓝,间有黄、白、赭色交错,更显其变幻之美。二是结晶奇妙。绝大多数绿石为层状结晶,但有的排列均匀,有的厚薄悬殊,与不同色彩互为辉映。少数绿石或呈丝状结晶,或为云母结晶(有金星闪烁)。更奇者为放射性结晶,有奇峰高耸、岭脉延伸之奇景出现,此为绿石中之佳品。三是石质细密润泽。其矿物组成主要是绿泥石、镁、铁、硅酸盐,又杂有叶腊石、蛇纹石、角闪石、绢云母与石棉等,石质细密晶莹,如若切片观察,还有一定的透明度。
崂山绿石的观赏主要在于色彩、结晶和纹理,但也有不少收藏家同时追求它的外在形态。事实上,崂山绿石自然成观赏形态者甚少,这样,寻觅的难度更大。因此,崂山绿石收藏过程中, 便出现裁割、锤凿的情况。尽管这样的割凿于崂山绿石的主要观赏意境无多大影响,但过多地留下人为的痕迹,往往适得其反。
崂山绿石因其色彩、结晶、石质、形体之变化错综复杂,在选石时必须多种因素、多个方面,比较斟酌,反复推敲而后才能定夺。要想采得上好之绿石,概括起来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眼:
一要看色彩的变化。崂山绿石以绿色为基调,但又不是单一的绿色,色深者墨绿浓黑;色浅者粉绿微蓝;色艳者如夕阳芳草;色纯者可与翡翠乱真,再加上黄、白、赭等色块条纹,诸多色彩交错于一体、变化无穷,奇妙多趣。
二要看结晶的变化。绝大多数崂山绿石为层状结晶,但有的排列均匀,有的厚薄悬殊,各层相间。不同色彩浓谈交错,其斜面断层常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曲线纹彩,异常美丽,有的则成丝状或粒状结晶,丝丝相连,有的镕嵌于石隙,有的附着于石面,常可出现山峦纵横,千峰竞秀的奇观。也有的在透明的绿石中杂有云母结晶,呈现出众多闪烁发光的金星颗粒,别有奇趣,有的在石面上形成放射状结晶,出现奇峰高耸,岭脉向四面八方散射的奇景,为绿石中难得的珍品。
三要看石质的变化。崂山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是绿泥石,在不同的结构中。又杂有叶腊石、蛇纹石、角闪石、绢云母、石棉等不同成份。用显微镜切片放大观察,可以看到多种美而的结晶,略经琢磨,即可出现玉石的光泽、但不同石块的密度、光泽、透明度也各有不同。在石质方面的选择,应以细密坚实、晶莹润泽为上品。
四要看形体的变化。崂山绿石的形体不象太湖石那样裙皱洞穴通体相连,不可能要求其“皱”,其“透”。但仍要求其艺韵之“秀”,体形之“瘦”,气势之“雄”,和风度之“自然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