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20161228)性心理发展阶段
(2017-07-25 11:09:45)
标签:
课程笔记—李鸣40讲 |
分类: 李鸣40讲笔记 |
回顾:性心理发展阶段
口欲期:养育着能否持续满足,形成“希望、信任”的品质,关键人物:母亲, 大的创伤:客体丧失(母亲死亡或养育着缺乏敏感)口欲期特征:吞没、即刻满足,没有满足的话——口腔攻击
肛欲期:父母规范孩子行为,养育着要足够宽容,容忍孩子行为,也要足够坚定,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主要人物:父亲,形成“意志”品质。孩子与母亲分离,需要过渡性客体来替代母亲给予安慰。孩子的分离性焦虑(内部成像不牢固),内部成像不牢固也表现在好和坏的问题,爱和恨或爱和恨同时交加。肛欲期婴儿开始确立和别人的界限,开始自恋(对自己躯体的欣赏和“我是谁”)
俄狄浦斯期:解除和母亲的二元关系,开始三角关系,一靠男孩把父亲作为最感兴趣的对象,二靠把攻击冲动给予父亲,三靠靠向同性父母,学习同性父母的超我部分,关键人物:家庭,形成“目的”品质,正性和负性俄狄浦斯情结,乱伦冲动,阉割恐惧
潜伏期:对外界好奇,对家人兴趣开始减少,力比多投向外部,“学习能力”的品质
青春期:创造力、改革力,向之前的阶段退行,以前形成的认同和客体关系瓦解,彷徨、迷茫
青春前期——向肛欲期退行,男女两大阵营
青春早期——从自恋中走出来,青春易激惹期,对身体的注意力,通过身体表达自我,标新立异奇装异服,通过追星寻找理想客体,寻找认同
青春中期——不再自恋,寻找异性客体,通过异性严重寻找“我是谁”,重要人物:伙伴、小团体,在同性团体中探究我是谁,是最容易受伤害挫折的时期,但这也是人必须经历的一个时期,形成“忠诚”的品质(忠实于自己内心信念),出现认同危机,角色混乱,吸毒酗酒攻击反社会,非常敏感容易受暗示。
**********************************************************************
今天内容:
青春后期(17-20岁)除了进一步巩固中期的特征外,也趋向把自己欲望和客体结合起来,又开始“浪子回头”——把自己的欲望和父母的希望结合,开始征求父母的建议,而不像青春前期只想叛逆,这个时候由于年龄和社会要求,青年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回总体文化和权威对其影响减少,一个好社会应在这个时候给青年提供发展机会,如教育就业,让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抉择。和自己的过去分离,形成新的事业和追求,获得自己的身份。如果前面发展不顺利,如出格行为和叛逆就最容易回归正轨,浪子回头。
成年早期(20-35岁)性冲动特别强烈,力比多和攻击冲动特别强烈,按照古代行为生物学观点,这是成年动物寻找配偶和繁殖必须的特征。精分学派认为这时期人努力寻找稳定满意的客体关系,个体才能形成健康的自恋。只有牢固自我意识的青年,才敢于冒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亲密关系意味着坦诚,意味着在你脆弱的地方给予致命一击,爱的越深伤的越痛,亲密关系意味着把自我认同把他人认同融为一体,其中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互相修修改改,但两个自我认同永远会分裂的,所以如果爱,必须要自我牺牲,是一种永远一致内在分裂的献身。所以和人发生“爱”的关系,要足够成熟稳定,跟另外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放在一起,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少的可怜,这时候发生“爱”,就会发现自我不足,出现了“我那什么爱你,我的爱人”,对爱产生恐惧,“爱到深处情孤独”,不停的索要爱,要到你想逃,亲密关系会暴露出自我不足,这一时期要经历角色转换——为人父为人母,这时候有人可能在退行,在经历童年期冲突,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不吻合,孩子此时出生,你和孩子经历相同的性心理时期,这时候又重新经历童年心理发育过程的重现,却又成为自己孩子的客体,所以常会把自己童年的客体关系衍生到自己的子女身上,或者重演自己儿童期没有解决的冲突,这叫做“强迫性重复”,数代相传,形成家族系统模式,所以家族阶级烙印会形成。这个时期人也要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一席之地,进入领导岗位,要考验一个人的自我,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检验一个人能否为人父母——能够足够宽容和足够坚定,这也是在考验儿童期没有解决的冲突,所以做领导和父母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时期影响人物:友人、伴侣、异性同事。如果这一阶段发育成熟,会形成“爱”的品质,爱不是一种冲动,爱是一种能力,能够建立爱的联系,能够养育子女,能够做个好的领导。
成年中期(35-50岁)继续发展和巩固成年早期的特征,由于生活和社会的阅历,自己和他人的界限越来越清楚,健康走下坡路,亲人的丧失,孩子开始离家和独立,出现“中年危机”。人生发展过程中,每当跟人边界变清楚时候,就是自恋的开始(例如肛欲期和母亲分离就开始自恋)。“人到中年万事空”,以前支配着人拼搏的理想目标只有部分能实现,那到这个时候“我还能做些什么”?——出现理想自我的危机——“我究竟应该成为谁?”,如果个体这时候不把自己的生活集中在一套新的价值上,荣格提出“中年危机”,认为人到中年,应该把生活放在精神价值上,我们以前生活在物质社会,打拼物质条件,买什么房开什么车,到了中年理想目标只能部分实现,这时候如果不能把先前用来适应外部环境的能量转向对自己内心存在的适应就会对生活丧失兴趣,生活仿佛空虚而没有意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老是探究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到这个时候能实现的已经实现了,不能实现的也实现不了了,那生活究竟还有什么价值?所以这时候要把注意力转向对自己内心存在的适应,所以一个人生的存在是一个过程,是各种体验累计的组合,而不是某些目的累计的组合,因为有的目标已经实现完了,很失望,有的目标不能实现,还是失望。所以人的存在究竟意义何在,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不把目标转移到内心精神价值上,中年会产生人格的真空,这时期最多见躯体化的抑郁障碍,如身体到处酸痛,这本身就是防御,这个是中年人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心理上的没着没落会表现为躯体上的各种障碍。如果中年危机没有处理好,会出现精神上和生理上各种症状。这一时期重要影响人物:家人(已有去世)、配偶、子女、同事。这一时期形成的重要品质:关心。
成年后期(50-65岁)自己和配偶开始患病,自己的身体职业各方面开始下降,如果这时候没有好的兴趣爱好,会再次开始自恋,出现自恋攻击,攻击可以指向他人,所以退休的人什么都看不惯,看不惯社会也看不惯青年人,这是儿童期发育不良的自恋攻击的表现,这一时期特别关心自己,所以买保健品的大都是这一时期的人,这一时期是自杀高发的时期。
老年期(65岁以上)躯体疾病,经济能力下降,使得出现精神和社会性的隔离,使得老年人越来越趋向孤独,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这一时期会在躯体和精神上退行,进入“第二个童年”,表现出对客体强烈的依赖,对象是子女或孙子女,担心死去,总觉得社会亏欠了自己,“死亡恐惧”,这一时期重要他人是“人类”,所以经常有很智慧的老人,提出全人类都很关注的话题,这一时期形成的品质是“智慧”。
以上是人的性心理发展阶段,没有人发育是没有冲突的,什么都可以处理好。本能冲动没办法控制会给个体造成挫折感,特别是超我造成的负疚感,是抑郁的特质。因此要全面看待一个人,了解其生长环境,移情和反移情,才能更好的对症治疗。
Q&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各个时期发育的好不好只有在出现问题时候才能发觉吗?答: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