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之光》入选2014山东济宁九年级年学业水平语文试题
(2014-02-12 21:15:37)
标签:
校名长大了语文试题星空现代汉语 |
分类: 入选试题 |
2014山东济宁九年级年学业水平测试题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 景玉玺
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1—5分。
[友情提示]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得分 |
评卷人 |
|
|
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xiá思。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萧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谐女声。
伫
①儒家经典文化让我们获益匪浅,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磨难的意义。
②艾青说他深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他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他这样沉思和起伏,这让我们想起他的诗句:
③月下独酌,是一件苦闷的事情,但李白却能“__________
④诗言志。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的“
⑤“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雨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心,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与“雨”有关的诗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开卷未必有益,只有开好卷、会开卷,就能真正受益。
B.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
D.为了避免县城供水不再紧张,县政府决定从北部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
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我低微,我平凡又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感情了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跟你一样充实!如果上帝赐予我美貌和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按照习俗和常规和你说话,甚至也不是用肉体跟你说话,而是用我的灵魂跟你的灵魂说话。就像是两个人穿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脚下,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
得分 |
评卷人 |
|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二)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惠子相梁》)
【乙】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庄周拒相》)
⑴惠子相梁
⑶许以为相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
得分 |
评卷人 |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0—18题。
(一)
论道德和得道
代安荣
道德,是现在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从商人经商要有道德,到人们在公共场合要有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帮助与被助都需要有道德,以及各行各业的人要遵守行业道德、职业操守。
道德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语,往往与人们的生活品质相关,乃至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有很大关系。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可见,在道德和知识之间,知识的缺失不会对社会造成多大灾难性的影响和危害,一旦道德缺失后对社会的破坏性危害将是无法估量的。
道德到底是什么?张洁说:“不论将来自己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辉煌的顶点,决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当成商品。”的确如此,一旦一个人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擅长等当做商品,所有的行为都将变味。一旦一个人出现这样的问题,或者社会出现如此普遍的现象,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一谈及得道,很多人总认为是羽化成仙、永生不死、智冠群伦、呼风唤雨、穿墙入室等超然万物的精神状态,其实得道不过是与存在合一时感受到的自然状态罢了。它是与一种不可摧毁、不可思议的东西联系的状态。那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觉状态,它既是你却又远超过你,它既在名相之外却又能够找到你的本性。这就是道,一种与人的本性有关的精神品质。
有人认为得道就是问道,闻道,知道,行道,认为问道是开始,是生命的思索;闻道是认知的过程,所谓真法难闻,探索的过程是坎坷的;知道是认知的结果,理解是知道的准则;行道是身体力行,只有行道才能使得道长存。其实不然,得道既不问、也不闻,更不必知,关键在于是否行的问题。因此,不论道德也好,得道也罢,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行动,哪怕在冒各种危险和非议的情况下,也要行动。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得道是一个人品质所达到的高度。一个人是否得道,跟一个人的知识和文化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与一个人的心性和品质有关。2011年10月13日,救助2岁小悦悦的不是知识分子,也不是那些白领,而是拾荒阿姨,而此前从小悦悦身边经过的有18人。也许这些人常谈道德,把道德、君子、仁义等挂在嘴上,但最终并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有放在实际行动上。相反,类似拾荒阿姨这样的普通人,并不知道道德为何物,也不会长期把道德、仁义挂在嘴上,但一旦别人有危难,她们会不顾一切的去实施救助。这就是道、这就是道德,这就是得道。
(选自《杂文报》2013年12月27日)
12.文中讲得道德和得道分别是什么?两者有怎样的关系?(4分)
13.作者围绕“道德和得道”这个话题,使用了什么论证结构类型?(2分)
14.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6分)
(二)
乡村之光
周伟
小时候,早晨,吱呀一声,推开厚重的木门,乡村的第一缕光亮照进我们的生活。奶奶摸着我的小脑袋,对着这一天一地光的世界,说:生活一天天开始,人一寸寸长高,事理一点点明了。奶奶说,有光了,人心里头每个角落就亮堂了,才会有底,讲话做事、待人接物、立身处世就不会乱了方寸。
故乡的晨曦里,出发是宁静和美丽的事情,也是生命的最好展示。我们一班“细把戏”(本地对孩子的昵称)不紧不慢地赶着牛,牛追着晨曦,田野渐渐苏醒,露珠晶莹剔透,在叶子上打着滚,我们走在绚丽动人的图画中。大人们好像蓄了一晚的力量,有意弄出一世界的声响,一个个很精神地擎着锄头,或扛着犁耙,或挑着肥料,或掮着禾桶,啪嗒啪嗒,一脚一脚踏在厚实的土地上,走向广袤田野的深处。
奶奶这个时候总是早早地起了床,一脸的笑,端坐在荷塘边的木椅上,看清晨之光渐渐明亮,黑暗渐渐消退,大地上的万物正在苏醒。和从身边经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个个打着招呼,奶奶总是乐呵呵地说,早呢,好呢。起得早,捡块宝!大伙就笑,有打哈哈的,也有笑着应和奶奶的:承奶奶贵言。现在想起来,奶奶的笑,有如晨曦的光,甚至还美,美得真实,美得简单,美得回味无穷。
太阳落了是月亮,月亮睡了又见光亮。冬天去了,春天总会来的。
在每个桃花夭夭的春天,我和奶奶还有一个小秘密,好多年了,仍旧藏在桃树上。一到春天,奶奶总要久久摸着我的头,自言自语:嗯,高了。嗯,高了!然后,牵我到门前的桃树下,比划着。要我站直了,贴着我的头,拿把柴刀在树身上划一横。她一脸春光,呵呵笑着说:过了年,奶奶瘦一圈,树高一轮,伟宝又长一尺了。
奶奶划过的印记,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更用心。每当这时候,奶奶总是笑,笑得很开心。笑过之后,也好几次有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
有一天,恍惚间,我看见桃树幻化成奶奶,身上带着一道道的伤痕,却仍旧笔直地站着,遮风挡雨。树上那一道一道的印记,越来越清晰,令人战栗和悲伤。一棵桃树上的印记,记录着生命的年龄和悲喜,喻示着人生的成长和丰富。
生长如光,生命如树。我大了,桃树高了,奶奶老了。奶奶立在我的眼前,竟立成了一棵干枯的桃树。
奶奶说,细把戏一个个要趁着头上的那支光,往高里长,朝天上飞。我们一个个都往头上去摸,摸不着,问奶奶。奶奶说,额头的正中,热不热?有点热,就是了,那儿有灵光!大伙再摸,果真温热,仿佛灵光来了,飞回家,告诉爹娘,要上学。爹娘早听了奶奶的劝,正打算把娃儿们送去学堂,好早早地飞上枝头呢。
大队没有像样的教室,把一个好好的榨油坊改装了。那些年,大队用传统的木榨香油,“嘿哟嘿哟”的榨油号子低沉有力、撩拨心弦,黄灿灿清亮亮的香油扯线般流个不停,尤其那股浓郁醇香的香油味,袅袅婷婷缠绕在村庄的上空,久久不散,润泽着我们饥饿的岁月和干瘦的村庄。
那一回,大队部是下了大力的,那些油光发亮厚厚的榨木和宽宽的木门,他们毫不心痛,拆下来做了我们上课用的黑板和课桌椅。课堂上,一个个白色的方块粉笔字,是我们眼前的一片光明,指引着我们一路探秘,一路向前。老师在讲台上讲:乡村只要有知识的光,孩子们的心灵就不会暗;乡村只要有孩子们的心灵之光,就不会孤独。那时,我们不懂。不过我想,大人们是懂的,老师是懂的,奶奶是懂的。
夜晚走山路,举一个火把,心里亮堂堂。奶奶站在进山的路口,把火把递给一个个认识不认识的过路人,高声地长长地大喊一声,给人壮胆,给人热情,给人力量。奶奶总是说,心里亮堂堂,你的夜就不会黑;心里亮堂堂,黑的世界也会渐渐白。乡里乡亲,熟人朋友,认识不认识的,走我们那儿的山路,都随时找得到火把。就是一下子找不到人,进山路口的树上总是事先预备有火把、柴火和火柴。冻了时,先烧点柴火暖暖身,再“哟嗬哟嗬”大喊一声进山,保管隔老远的村子里总会有人替你长长地应和一声。
难怪,好多年后,外乡人总还赞说不已,说我们善塘村的人,善良,热情,有情有义。善心如光,照亮人前行。情义无价,相逢月下笑。
懂了,这个时候也许是真懂了。懂得爹娘的真情目光,懂得老人的智慧眼光,看懂乡村的大爱阳光,读懂乡村的美好月光,年轻人才算真正长大了。然后,带着爹娘的目光、老人的眼光和乡村的日光月光,不管南在南方,不管北在北方,不管海角天涯,不管夜有多黑,不管路有多长,总能够走向成功的彼岸,探询生命的真谛。
乡村的光,看得见,摸得着,有声响,有色彩,甚至还像人一样,有情感,有道义,有生命。
我记起一首歌有这么几句:“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把每个黑暗的地方全部都照亮/坦荡是光/像男儿的胸膛/有无穷的力量如此的坚强”。那令人振奋的旋律,让我无比动情,让我憧憬无限。
(《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5日)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题目的含义。(3分)
16.文章围绕“奶奶”写了哪些事?有什么作用?(6分)
17.文中奶奶的许多话语都富含哲理,请你找出一句进行赏析。(3分)
18.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得分 |
|
||
|
|
||
19.以“我们班里的那些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⑵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⑶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⑷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