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伟散文
周伟散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36
  • 关注人气:6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之光》入选2014山东济宁九年级年学业水平语文试题

(2014-02-12 21:15:37)
标签:

校名

长大了

语文试题

星空

现代汉语

分类: 入选试题

2014山东济宁九年级年学业水平测试题

命题人 景玉玺

 

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15分。

[友情提示]  沉着冷静  相信自我  把握时间  慎思精答   祝你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得分

卷人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玛丽亚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xiá思。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萧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谐女声。

                  xiá                      改为        

   2.按要求空。(5分)

①儒家经典文化让我们获益匪浅,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磨难的意义。

②艾青说他深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他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他这样沉思和起伏,这让我们想起他的诗句:                                      。”(艾青《我爱这土地》)

月下独酌,是一件苦闷的事情,但李白却能“__________     __________    ”,找到属于自己的浪漫。(李白《月下独酌》)

④诗言志。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的“                                  ”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

⑤“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雨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心,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与“雨”有关的诗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开卷未必有益,只有开好卷、会开卷,就能真正受益。

B.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

 C.当柳絮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D.为了避免县城供水不再紧张,县政府决定从北部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

 4.名著阅读(2分)

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我低微,我平凡又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感情了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跟你一样充实!如果上帝赐予我美貌和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按照习俗和常规和你说话,甚至也不是用肉体跟你说话,而是用我的灵魂跟你的灵魂说话。就像是两个人穿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脚下,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段话出自《          》,作者是            

 5.语言综合运用。

    201428日下午3点,北京奥申委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主新闻中心举行了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申办工作新闻通气会。北京奥申委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向与会的国际体育组织和主流媒体介绍了申办工作的总体构想、理念、规划和工作进展。请你设计一个申办口号,为申办冬奥会出一份力,语言要精练。(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得分

卷人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6.这首绝句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雏,子知之乎?夫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惠子相梁》)

【乙】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庄周拒相》)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惠子    (        )             非梧桐不             (         )

以为相                    故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9. 在甲文中,庄子把功名利禄比喻成什么?在乙文中把身居高位比作什么?(2分)

 

 

 

 

   10.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庄子对名利和钱财的看法,但是现在我们对庄子的思想认识应辩证的认识,请结合甲乙两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钱财和名利的理解。(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得分

卷人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018题。

(一)

论道德和得道

代安荣

道德,是现在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从商人经商要有道德,到人们在公共场合要有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帮助与被助都需要有道德,以及各行各业的人要遵守行业道德、职业操守。

道德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语,往往与人们的生活品质相关,乃至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有很大关系。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可见,在道德和知识之间,知识的缺失不会对社会造成多大灾难性的影响和危害,一旦道德缺失后对社会的破坏性危害将是无法估量的。

道德到底是什么?张洁说:“不论将来自己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辉煌的顶点,决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当成商品。”的确如此,一旦一个人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擅长等当做商品,所有的行为都将变味。一旦一个人出现这样的问题,或者社会出现如此普遍的现象,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一谈及得道,很多人总认为是羽化成仙、永生不死、智冠群伦、呼风唤雨、穿墙入室等超然万物的精神状态,其实得道不过是与存在合一时感受到的自然状态罢了。它是与一种不可摧毁、不可思议的东西联系的状态。那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觉状态,它既是你却又远超过你,它既在名相之外却又能够找到你的本性。这就是道,一种与人的本性有关的精神品质。

有人认为得道就是问道,闻道,知道,行道,认为问道是开始,是生命的思索;闻道是认知的过程,所谓真法难闻,探索的过程是坎坷的;知道是认知的结果,理解是知道的准则;行道是身体力行,只有行道才能使得道长存。其实不然,得道既不问、也不闻,更不必知,关键在于是否行的问题。因此,不论道德也好,得道也罢,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行动,哪怕在冒各种危险和非议的情况下,也要行动。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得道是一个人品质所达到的高度。一个人是否得道,跟一个人的知识和文化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与一个人的心性和品质有关。20111013日,救助2岁小悦悦的不是知识分子,也不是那些白领,而是拾荒阿姨,而此前从小悦悦身边经过的有18人。也许这些人常谈道德,把道德、君子、仁义等挂在嘴上,但最终并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有放在实际行动上。相反,类似拾荒阿姨这样的普通人,并不知道道德为何物,也不会长期把道德、仁义挂在嘴上,但一旦别人有危难,她们会不顾一切的去实施救助。这就是道、这就是道德,这就是得道。

 不论是道德也好,还是得道也罢,最终的结果都不是放在嘴上,而是放在心上,唯有此才有道德,才能得道。

(选自《杂文报》20131227日)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述的观点3分)

 

12.文中讲得道德和得道分别是什么?两者有怎样的关系?4分)

 

 

 

13.作者围绕“道德和得道”这个话题,使用了什么论证结构类型2分)

 

 

 

 

14.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6分)

 

 

 

 

 

(二)

乡村之光

周伟

  小时候,早晨,吱呀一声,推开厚重的木门,乡村的第一缕光亮照进我们的生活。奶奶摸着我的小脑袋,对着这一天一地光的世界,说:生活一天天开始,人一寸寸长高,事理一点点明了。奶奶说,有光了,人心里头每个角落就亮堂了,才会有底,讲话做事、待人接物、立身处世就不会乱了方寸。

  故乡的晨曦里,出发是宁静和美丽的事情,也是生命的最好展示。我们一班“细把戏”(本地对孩子的昵称)不紧不慢地赶着牛,牛追着晨曦,田野渐渐苏醒,露珠晶莹剔透,在叶子上打着滚,我们走在绚丽动人的图画中。大人们好像蓄了一晚的力量,有意弄出一世界的声响,一个个很精神地擎着锄头,或扛着犁耙,或挑着肥料,或掮着禾桶,啪嗒啪嗒,一脚一脚踏在厚实的土地上,走向广袤田野的深处。

  奶奶这个时候总是早早地起了床,一脸的笑,端坐在荷塘边的木椅上,看清晨之光渐渐明亮,黑暗渐渐消退,大地上的万物正在苏醒。和从身边经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个个打着招呼,奶奶总是乐呵呵地说,早呢,好呢。起得早,捡块宝!大伙就笑,有打哈哈的,也有笑着应和奶奶的:承奶奶贵言。现在想起来,奶奶的笑,有如晨曦的光,甚至还美,美得真实,美得简单,美得回味无穷。

  太阳落了是月亮,月亮睡了又见光亮。冬天去了,春天总会来的。

  在每个桃花夭夭的春天,我和奶奶还有一个小秘密,好多年了,仍旧藏在桃树上。一到春天,奶奶总要久久摸着我的头,自言自语:嗯,高了。嗯,高了!然后,牵我到门前的桃树下,比划着。要我站直了,贴着我的头,拿把柴刀在树身上划一横。她一脸春光,呵呵笑着说:过了年,奶奶瘦一圈,树高一轮,伟宝又长一尺了。

  奶奶划过的印记,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更用心。每当这时候,奶奶总是笑,笑得很开心。笑过之后,也好几次有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

  有一天,恍惚间,我看见桃树幻化成奶奶,身上带着一道道的伤痕,却仍旧笔直地站着,遮风挡雨。树上那一道一道的印记,越来越清晰,令人战栗和悲伤。一棵桃树上的印记,记录着生命的年龄和悲喜,喻示着人生的成长和丰富。

  生长如光,生命如树。我大了,桃树高了,奶奶老了。奶奶立在我的眼前,竟立成了一棵干枯的桃树。

  奶奶说,细把戏一个个要趁着头上的那支光,往高里长,朝天上飞。我们一个个都往头上去摸,摸不着,问奶奶。奶奶说,额头的正中,热不热?有点热,就是了,那儿有灵光!大伙再摸,果真温热,仿佛灵光来了,飞回家,告诉爹娘,要上学。爹娘早听了奶奶的劝,正打算把娃儿们送去学堂,好早早地飞上枝头呢。

  大队没有像样的教室,把一个好好的榨油坊改装了。那些年,大队用传统的木榨香油,“嘿哟嘿哟”的榨油号子低沉有力、撩拨心弦,黄灿灿清亮亮的香油扯线般流个不停,尤其那股浓郁醇香的香油味,袅袅婷婷缠绕在村庄的上空,久久不散,润泽着我们饥饿的岁月和干瘦的村庄。

  那一回,大队部是下了大力的,那些油光发亮厚厚的榨木和宽宽的木门,他们毫不心痛,拆下来做了我们上课用的黑板和课桌椅。课堂上,一个个白色的方块粉笔字,是我们眼前的一片光明,指引着我们一路探秘,一路向前。老师在讲台上讲:乡村只要有知识的光,孩子们的心灵就不会暗;乡村只要有孩子们的心灵之光,就不会孤独。那时,我们不懂。不过我想,大人们是懂的,老师是懂的,奶奶是懂的。

  夜晚走山路,举一个火把,心里亮堂堂。奶奶站在进山的路口,把火把递给一个个认识不认识的过路人,高声地长长地大喊一声,给人壮胆,给人热情,给人力量。奶奶总是说,心里亮堂堂,你的夜就不会黑;心里亮堂堂,黑的世界也会渐渐白。乡里乡亲,熟人朋友,认识不认识的,走我们那儿的山路,都随时找得到火把。就是一下子找不到人,进山路口的树上总是事先预备有火把、柴火和火柴。冻了时,先烧点柴火暖暖身,再“哟嗬哟嗬”大喊一声进山,保管隔老远的村子里总会有人替你长长地应和一声。

  难怪,好多年后,外乡人总还赞说不已,说我们善塘村的人,善良,热情,有情有义。善心如光,照亮人前行。情义无价,相逢月下笑。

  懂了,这个时候也许是真懂了。懂得爹娘的真情目光,懂得老人的智慧眼光,看懂乡村的大爱阳光,读懂乡村的美好月光,年轻人才算真正长大了。然后,带着爹娘的目光、老人的眼光和乡村的日光月光,不管南在南方,不管北在北方,不管海角天涯,不管夜有多黑,不管路有多长,总能够走向成功的彼岸,探询生命的真谛。

  乡村的光,看得见,摸得着,有声响,有色彩,甚至还像人一样,有情感,有道义,有生命。

  我记起一首歌有这么几句:“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把每个黑暗的地方全部都照亮/坦荡是光/像男儿的胸膛/有无穷的力量如此的坚强”。那令人振奋的旋律,让我无比动情,让我憧憬无限。

    我猛然醒悟,这么些年,自己总是一次次回到故乡去,在故乡的土地上走走,在故乡的星空下望望,在故乡的阳光中翻晒,在故乡的晨曦里看着生命出发……只有在这里,我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乡村的光,然后能够“有无穷的力量如此的坚强”回到城市深沉的夜中去。

(《人民日报》20131125日)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题目的含义。(3分)

 

 

 

16文章围绕“奶奶”写了哪些事?有什么作用?(6分)

 

 

 

 

17.文中奶奶的许多话语都富含哲理,请你找出一句进行赏析。(3分)

 

 

 

18.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四、写作(共40分)  

得分

 卷人

 

 

19以“我们班里的那些事”为题目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⑵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⑶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⑷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