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04月03日稽留峰北好林泉

(2022-04-03 22:30:51)
分类: 读史启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金农和杭州稽留山

清朝乾隆年间,在江苏扬州活跃一批书画艺术家,主要是:金农、郑燮、黄慎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八人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但性格却清高狂放,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书画诗词来抒发心胸志向创作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追求不同于古人,不随时俗,风格独创。故被人贬称扬州八怪

                                                     2022年04月03日稽留峰北好林泉

其中才气凌云,有着浓厚的学养和极富野逸文人气质金农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字寿门司农号冬心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农历三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杭州府仁和候潮门外钱塘江边的小村中金农《冬心先生集》自序中有家有田几棱,屋数区,在钱塘江上,中为书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无穷

杭州候潮门始建于五代吴越时,当时因筑城以竹笼盛巨石,用车运去以定城墙的基石,故名竹车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竹车门旧基重建因城门外不远处就是钱塘江,一日两次可听到潮水奔腾而来的涛声,故而名候潮门。

南宋时的候潮门是临安城面向外部的重要通道时东南方向往来的旅客,必从候潮门进出。离开京城也同样,出候潮门至跨浦桥南位于钱塘江江岸上的“樟亭驿”(浙江亭)渡江去。城内人欲去东南方向办事或游玩,也从候潮门出。南宋,八月观潮是一项倾城而出的盛大活动,人们从候潮门直奔江岸,乃至帝王是如此。淳熙十年(1183)八月十八,孝宗皇帝高宗去浙江亭观潮,大队人马就是从候潮门而出。

当年候潮门外曾有很多楼宇有映江楼观潮楼、浙江亭,另有草阁、樟亭驿、映发亭、广陵候庙等等。

2022年04月03日稽留峰北好林泉

今天的上城区体育中心就是古候潮门的故址。近世以来因城市的扩容、道路的修建、江堤的砌筑,已极大改变了这里的地容地貌,但从古候潮门至钱塘江边也仅有五、六百米的距离。所以当年住在候潮门外的金农要自述,在钱塘江上,面江背山,”此中“背山”即杭州城内之“吴山、凤凰山”,江之外又山无穷”,则是指钱塘江南那一带青翠的越山。林逋《长相思》中“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就应是指这一段钱塘江两岸的青山。

农幼时家境小康,有机会读书求学。古老醇厚的江南文化激发了他过人的天赋。十时所作诗歌便为人称道

金农成年后曾去苏州何焯家塾读书。何焯长于考订之学,又是著名书法家对金农影响很大,后来金农的书法、金石碑板鉴赏得益于何焯颇多。金农20岁时曾到萧山拜访名宿毛奇龄,又往嘉兴访东南诗坛盟主朱彝尊,奉诗求教,得前辈赏识。

金农素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志,青年便携友漫游苏浙。37岁开始远游齐、鲁、燕、赵、秦、晋、楚、粤之邦,从而饱览了祖国的

金农的挚友有同里乡邻,浙派篆刻开山之宗的丁敬,诗人厉鹗,人称“诗癖”的鲍轸,诗人、文学家杭世骏,儒商马日琯、马日璐兄弟,浙东史学大全祖望,以及“扬州八怪”中的郑燮等

金农在家族中排行廿六,自称“二十六郎”。一生,更有许多外号,老丁、古泉、竹泉、曲江外史、稽留山民、稽梅主、昔耶居士、龙梭旧客、莲身居士、寿道士、耻春翁、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心出家庵粥饭僧、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会议老、百二砚石富翁、三朝老民等多达二十六个别号。在这些别号中,较早所用的应是“稽留山民”之号,而且早期用得较多的别号之一。金农传世作品中,如扬州博物馆藏雍正十三年(1735)《隶书杂记》、故宫藏乾隆五年(1740)《记沈周叙事》、广州美术馆藏乾隆八年(1743)《王尚书古欢录隶书册》、广东省博物馆藏乾隆九年(1744)《汲古处和联》、上海博物馆藏乾隆十五年(1750)《墨竹图》、四川博物馆藏乾隆十五年(1750)《墨竹》、首都博物馆藏乾隆十六年(1751)《采莲曲》还有网上可查到的《杖锡摩陀尊者、《马和之秋林共话图》、《九九峰如画》、《仿赵王孙墨梅》等作品都用稽留山民之款号。

根据《金农艺术年表》记载,金农是49岁那年,从楚州返钱塘,稽留山中读书。《冬心先生续集》有《稽留山中读书二首》记录其在稽留山的读书生活

上世重韦布,今人重犀龟。二者性各殊,赖有文字垂。女萝长恻恻,负木高纚纚。观物遗浮荣,岩壑无乖期。

先民隐于牧,羊豕亦同群。读书善解书,五十何苦勤。一荐凿坏,交辟毁车焚。果然槠山老,不失为征君。

正是此番读书,金农给自己取号“稽留山民”。

2022年04月03日稽留峰北好林泉

“稽留”一词,“淹留”的意思。词典解释为“延迟,停留。”《史记·龟策列传》:还徧九州,未尝愧辱,无所稽留。章炳麟《代议然否论》:事有稽留则奈何指的都是停留的意思。可能在金农认识中,人在世界上就是一段短暂的稽留。

而金农读书的稽留山是一座怎样的山?山又座落于哪里?这是本文需要疏理确认的。

根据地方志记载,杭州周边有二座稽留山,其中一座在余杭县南,另一座在杭州天竺山。

北宋乐史《太平环宇记卷九十三·江南东道五·杭州,记载:“灵隐山在县西十五里,许由、葛洪皆隐此山,入去忘归。本号稽留山,今立寺焉

这座稽留山,又称为稽留峰。

宋释道潜有《与愚上人宿天竺寺三首》其二云:“稽留峰北好林泉,珍重幽栖得所便。柏子烟中能宴坐,想无余习可攀缘。点明了天竺寺在稽留峰北面。

宋淳祐临安志(施谔撰)卷八:“祥符旧经云:武林山,在县西十五里,高九十二丈,周围一十二里。又名灵隐山、隐苑山、仙居山。上有五峰,曰飞来,曰白猿,曰稽留,曰月桂,曰莲花。峰之前,有合涧曰武林泉。武林之阴,北涧之阳即灵隐寺。武林之南,南涧之阳,即天竺寺。

清孙治《灵隐寺志》卷一·山水中有:稽留峰在莲花峰,峰形正,不偏,无别峰。迤逦倾亥,突兀之状,俗讹为鸡笼山是也

皈依佛网则称:中天竺法净禅寺位于杭州市天竺山下。周围有稽留、宝掌、中印、莲花、月桂五峰环绕,如佛掌五指,拱托梵天;又如莲花五叶,绽放西山灵隐古刹则在佛掌莲蕊之中,堪称灵山宝地,佛国天然。上古尧舜时,许由因不愿做官遁迹山林,曾在此隐居名“稽留”。但此说巨赞的《灵隐小志》认为:稽留峰为中天竺法净寺的主峰。《太平寰宇记》云:"许由葛洪皆隐此忘返,故名"是不对的。考东晋永和年间有许玄字远游者,建思真精舍于峰下,著诗十二篇,论神仙之事,王羲之和他为世外之交。""与""音近,因而以讹传讹。

金农所撰的《冬心先生三体诗》中则有:心出家庵在稽留山,予避喧之地也。庵中耳目清供,一物之微,皆可入诗。谀人不如谀物,谀物无是非也。诗云:

种竹竹无算,风嬉云幽幽。一竿吾懒取,去钓东诸侯。

九秋晚菊劝酒,二月红兰笑人。游山却有阮屐,挥肩而无庾尘。

石女嫁得蒲家郎,朝朝饮水还休粮。曾享尧年千万寿,一生缘发无秋霜。提到稽留山的环境和风物。

解读此文可得知:稽留山中有金农的“心出家庵”,(金农自号“心出家庵粥饭僧”)所以这里是他逃避喧闹的地方。而诗中曾享尧年千万寿,一生缘发无秋霜。应是指许由(许玄)隐居于此山。

除此以外,在余杭县中泰乡白云村也有一座稽留山,且同样被当地乡人讹叫为鸡笼山。

这座鸡笼山,又称石膏山。

《太平环宇记》载:石膏山在县西五十七里。《钱唐记》云:山出石膏若雪。又,县亥地有狱,狱左右亦有石膏,雨霁时出,药用为最。一名稽留山,无毒兽恶虫。”文中“县西五十七里”就是指钱塘县西面的五十七里,正好是从杭州城至今天的余杭区中泰乡白云村鸡笼山的距离。而“一名稽留山”就是说石膏山就是稽留山,因为石膏是中药,故“山无毒兽恶虫

清嘉庆《余杭县志》卷七·山水,则称此山为“白泥山”,“白泥山,旧白泥山在县南一十四里,新白泥山在县南一十二里。山土纯白,谓白土石是也。居民皆采取以市利,今则空其半矣。

同书有清陆顺豪《游稽留山记》一文,讲到其在洞霄宫访师,前去白泥山游玩的情况,文中说若从余杭城去白泥山应从南湖石门桥西畔沿溪向西南行。而从洞霄宫前往则别有近路,从九曲岭南下路夷稍远,而从金筑坪翻越而下行七里可至鸡笼山,白泥山比鸡笼山更近。由于金筑坪南面险峻难行。故作者选择了从金筑坪翻山前往,文中有:余以养息一夜,往时粗从险,归途宜从夷,乃短衣曳杖从金筑坪而南。”其翻越金筑坪后所见是一片四围皆山的平畴(平坦的田地),“田舍溪桥种种具体,恍然别一乾坤。群山如拨黛、如挼蓝,独西南一山则作淡白色而奇峭摩云,几欲摇银海而生花,名曰白泥,洵非诬也。余意欲观鸡笼,故舍西南一路。”一路上见到山脚凿石处石色莹白,经过之处大半是白泥山趾,所以这里的石头都是白色的。向左,则是鸡笼峰高插云霄,好似青瑶琨琢就一样。让人不由咄咄称奇。林壑中隐隐有红墙蔚起,健步而前就见到山门,额曰“石云禅院”。在禅院一座小殿中见到一方碑刻,碑名“禹航稽留山石云禅院记”由王约园撰文,董烷书于康熙十六年岁丁已,碑文记叙了此院开山祖师澈澄的事迹,还有捐助董事诸人之名悉附刻于碑上。

根据此文可知白泥山与稽留山并不是同一座山,此与《太平环宇记》关于石膏山一名稽留山的记载是相左的,但二书记载的方位则是相同的。

分析比较以上二座稽留山的情况,金农读书取号的“稽留山”,应不会是远在五十多里外的余杭中泰乡那座鸡笼(稽留)山,而是杭州灵隐旁边的鸡笼山。

从网上查到了《扬州八家史料一书作者顾麟文考订文章顾认为金农读书的稽留山在浙江杭县天竺山,唐尧时许由隐居于此,名许由峰,后讹为稽留山名”。

张庚《国朝画征续录》中也有关于金农稽留山民之号的论述:说金农“持论不同流俗”精鉴赏,善别古书画真赝。”“年五十余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书画家之习。”“初写竹,师石室老人,号稽留山民浙江杭县天竺山,唐尧时许由隐于此,名许由峰,山上多蝉,蝉鸣“稽留”声,和浙语“许由”同音。金一生以清高自称,多不合时流之叹,故以“稽留山民”自号。

据此可认定,金农读书的稽留山就是杭州灵隐天竺一带的稽留山。

金农博学多才乾隆元年(1736)受荐举博学鸿词科,入都应试未中,郁郁不得志,遂周游四方,走齐、鲁、燕、赵,历秦、晋、吴、粤、终无所遇。年方五十,开始学画,由于学问渊博,浏览名迹众多,又有深厚书法功底,终成一代名家。60岁后长居扬州卖书画为生他博学多才,除书画艺术成就卓绝外,亦工诗词、擅篆刻、精鉴古。

金农是浪漫诗人,一生经历坎坷,由贫穷至大富贵,后又千金散尽又是不修边幅无拘无束的野逸文人气质。晚年居三庵、西方寺,四壁皆空,穷困潦倒,死后无钱入殓,可叹为人生之悲剧。

金农与临平区有缘,曾多次来黄鹤、皋亭山、临平山观景赏花,其《冬心先生续集》中有《过安隐寺泉上》诗:

扁舟五十里,到寺寺门清。突与老松遇,暗随孤磬行。

鸟时来石案,苔欲上山楹。爱此池头水,汲之双玉罌。

    又有《重游安隐寺独坐泉上归从旧时松径,宿于舟中,晓起闻行,临平山色历历在目,漫作长歌寄之》诗:

十年前曾泉上坐,松毛毵毵松盖大。

阴交翠扑六月寒, 疿全消无一个。

今年重游泉上亭,长松拱揖如相迎。

可怜我老松不老,我发已白松仍青。

寺门砖塔影矗矗,抚松弄泉与僧熟。

临平山下晚泊船,又共汀鸥沙鹭宿。

侵晓行回桑櫨行,夜来雨止变作晴。

数峰有意露圭角,要试先生双眼明。

扬州八怪中的罗两峰(聘)是金农弟子,与他感情很深,尤其崇拜赞佩他的诗画和分隶。其《香叶诗存》中有:冬心先生真吾师,渴笔八分书绝奇。”之句。

乾隆三十年(1765)金农殁于扬州三生庵僧舍,年七十八,旅殡萧然,仅遗一女,及一只洋种狗“阿鹊”而已,生平著作及铭赞、杂文已多散佚。两峰多方搜集,编成一集,又成《冬心诗意》一册,凡十二帧,布置幽奇,点染间冷,使乃师的诗倍饶生趣。并竭其资力,将冬心遗榇(棺材)运回杭州临平山的黄鹤垄。是年罗聘三十二岁。(高拜石《古春风楼琐记》(三)神仙眷侣——罗两峰方白莲夫妇)

2022年04月03日稽留峰北好林泉
(临平黄鹤山)

另有研究资料记载:金农逝世于乾隆二十八年秋,其中年丧妻,无子,惟有一女。乾隆二十九年九月,由同里好友杭世骏资,弟子罗聘夫妇、项均扶柩归葬于仁和临平星桥黄鹤山中。

金农生于仁和,长于仁和,名于扬州,载于画史。晚年客居扬州,思乡之情始终未变,在他后期的诗中画中,梅花题材的极多,这是也许是他怀念故乡西溪野梅和超山十里梅,以咏梅、画梅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吧!

金农有梅花诗: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