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所想全剧创业之路精神开国皇帝 |
分类: 历史 |
《温州一家人》:刘备创业史的另一面
文/陆弃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人物中,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并能够让草根复制这种成功模式的恐怕莫过于蜀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刘备。刘备的家庭背景相当寒酸,依靠守寡的母亲编织草席、草鞋勉强度日,依靠宗族里的亲戚帮衬才能够拜师读书。在讲究门阀血统的年代,刘备的母亲似乎早就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二十多岁时,恰逢东汉末年的重大事件“黄巾起义”爆发。刘备靠中山大商苏双、张世平的资助得以用这“第一桶金”拉起自己的人马,为朝廷平叛借以谋求官职。但在经历数年的生死拼杀后,仅仅得到安喜县尉这样的小职,最终鞭打督邮被迫三番五次弃官而逃。
刘备人生的发迹,还是在二十多年后遇到知音诸葛亮以后。他从寄人篱下的生活逐渐开始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地盘。经过十几年的拼杀,最终拥有一州之地,成就霸业于西南一隅。他的人生,真可谓是精彩到极致。而这种精彩,恰好值得毫无背景的寒门子弟复制。
1800多年后的今天,《温州一家人》剧组决定复制刘备的成功。他们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评判千年以前刘备创业成功的模式。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温州瑞安古树村的周万顺带着一家人踏上了刘备式的创业之路。
周万顺人生的第一桶金没有刘备得来的那么容易,他只能卖掉祖屋和全部家当踏入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摸索前进。他同刘备母亲一样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她把自己年幼的女儿送到远隔重洋的意大利,而他自己则带着妻儿徒步上路到温州谋求生计。
周万顺同刘备一样,一开始并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做细致的规划。他只不过不愿意停滞不前,安于现状,他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剧中的周万顺,只要发现一条新的创业路,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开拓这一条新道路。这阶段的他似乎变成轮船上的耗子,将自己与船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历史上的刘备,也与周万顺相似。多次将自己的全部身家押在不知前途的赌注上,伴随自己的更多是死亡和失败。
一万次的失败是为了等待最后一次成功,刘备靠二十年的失败经验获得了最后的成功。《温州一家人》同样也将剧中主人翁一次次的跌倒再一次次爬起来作为主题。一代人的创业史,完整的浓缩在周万顺一家人身上。
在《温州一家人》一剧中,除了体现出现代“刘备式”的创业经历外,还包含了时代背景下的许多不同之处。全剧通过一家人的创业之路展示出整个中国一代人的创业之路。虽然没有刘备面临生死的考量,但是动辄倾家荡产的危机让一个小家庭该承受多大的负担。
进城以后的周万顺从拾荒做起,皮鞋、开关、灯具、石油……什么赚钱做什么。他没有图谋天下的野心,也没有拯救人民的雄心。他出来的目的,仅仅是为一家人能够活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理想也从最初的活命慢慢变成追求更加刺激、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这一点上,该剧主人翁的思维与刘备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史书上记载的刘备,一生始终终于“复兴汉室”的理想,他一直标榜自己是汉室后裔。不过,当我们从侧面思考史书上标签化的刘备时,又如何不试着认为刘备最初也是为改变贫穷的命运,才被迫走上厮杀的战场上去呢?
在我看来,《温州一家人》所体现出的不同于刘备创业的精神,更多的是展现出刘备创业史的另一面。而这一面,是有欲望的一面,为个人、家庭生存、壮大而努力的一面。这样的另一面,不仅周万顺一家在走着,如今的全中国人民大多都在走着。
一切底层人民所想的,无非是“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