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贰、“明明德”章)弘扬光明的道德

(2010-08-04 14:08:21)
标签:

陈创

秉性

太甲

《大学》

康叔

文化

陆弃解读经典之【大学】第二篇
“明明德”章
■陆弃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

要点:

①《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⑴《康诰》是周公专门写了告诫康叔的一篇文章。

⑵康叔: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名叫姬封,西周初年被封于康(今河南禹州市西北),故称康叔。

注释:

①诰:音gao,四声。

②克:能够。

释义:

《康诰》中写道:“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

解读:

《康诰》是古代先贤周公写来告诫康公的一片文章,此句意为佐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只有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才能真正的体会到大学之道的内涵。弘扬好的品德是做人所必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剔除那些坏的东西,所谓:“吸其精华,剔其糟粕”之意也。古人、先贤们希望我们通过发扬光明的品德来使得我们更加的完美,使得我们好的东西能够继承下去,不致使得好的品德在继承的过程中丢失。而坏的习惯,我们只能对其借鉴,我们可以去探讨坏的习惯是为什么坏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沾染上坏的习惯,这才是发扬大学之道的实质。

 

原文: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要点:

①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②《太甲》中最流行于民间的一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注释:

①顾:思念。

②諟:此。

③明命:光明的禀性。

释义:

《太甲》中写道:“(贰、“明明德”章)弘扬光明的道德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解读:

《太甲》是远古商朝流传下来的文章,它告诉我们不能忘记上天赋予给我们的光明的秉性,我们还要把这些光明的秉性的给继承下去,使得这些光明的秉性不至于丢失。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辜负上天对我们赋予的光明秉性啊。但是我们在继承光明秉性的过程中,而不能使得光明的秉性被那些黑暗、奸邪所污染侵犯,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自我批评,才能使光明的秉性永远带领我们生存下去啊!

 

原文: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要点:

①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②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

注释:

①俊:通“峻”,意为大、崇高。

②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释义:

《尧典》中写道:“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解读:

我们只有弘扬那些崇高的品德,才能使得自己进步。不然的话,我们就会走向恶毒的一面,最终被自己的黑暗的一面所吞噬。不知道光明正大的品德,那么我们就要去发现光明正大的品德,我们不能放弃,只有不停努力的去探索,才不用害怕光明正大的品德照耀不到自己的身上啊!

 

“明明德”章解读:

以上三句是《大学》“传”的第一章,对“经”之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句进行了必要的引证,告诉我们发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从远古的尧帝、夏、商、周时代就开始强调了,这是有史可载的,而不是我们今天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去发明出来的。《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就是告诉我们人的本性生来都是善良的,只不过因为后来的环境影响和教育才导致了每个人本性的不同,才会从中产生出许多恶的品质。所以我们才要去强调后天的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只有通过教育去发扬自己善良的秉性,远离那些邪恶的品质才能使得我们完善做人的根本,这样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否则邪恶的品质会干扰我们发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久久的不受到正确教育的指导,也会使我们丢失那些光明正大的品德!正如我们现在要通过教育来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然后才能去造福他人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