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陆弃
陆弃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43
  • 关注人气:19,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慧有时也是愚昧(书评)

(2010-03-02 16:29:58)
标签:

圣贤

大智慧

书名

篇幅

片语

文化

智慧有时也是愚昧
                                    ——《愚昧在上,智慧在下》一书的书评
 
书名称作《愚昧在上,智慧在下》,每章的篇幅过长,有些内容是可以几句话概括的,但是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解释本可以通俗易懂的几句话,不免让人觉得的厌烦。所以,作者短短的五节内容,近五万字,我只看了大概两千字的内容,便无心看下去了。可能是因为我学识浅薄不能理解,又或许有其他的什么原因,但是我今天的目的不是批评,是就书名表达的意思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我读这本书的第一点感想,就是一句古话,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糊涂一世聪明一时。这两句话,给我们说明的一个道理便是愚昧和智慧是相荣的,并不是一个人永远的愚笨下去,也不会让一个永远的聪明下去。
书中应该着重谈了愚昧和智慧的关系,就其书名而言。但是这样的辩证关系岂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楚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明白事物相互转化的关系,这样也就明白了智慧与愚昧的关系,美和丑的关系,善和恶的关系。但是归根究底,这些关系不可能是永远对立下去的,有时候也会相互转化的。比如人貌丑,而心善,总的来说还是善的。但人貌美,而心恶,总的来说还是恶的。善恶美丑并非天性而决定,而是随着人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渐改变的过程。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这样的题目了。
一个睿智者,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愚笨、后进。所以古来便有大智若愚之说。拥有大智慧的人看起来并不是那么聪明,而往往表明上表现的很聪明的人往往并没有多大的内涵。愚昧并不是在上,智慧也不是在下,其中的关系在于自身的变化。
我们读古代的圣贤之书,往往感觉那么的通俗易懂,人人都能明白的道理,但是实际上做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能做出来,更多只满足于纸上谈兵。实际导致这样的根本原因在于起自满、骄傲,满足于支言片语的理解,而这些圣贤书籍中的大智慧并不是那么容易被理解的,或者说是需要更多的时间的。
我希望作者再继续完成这本书的时候,能更多的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言简意赅的表达出所要表达的道理,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码字,这不是适合智者所应该做的。

 陈鲁迅
 2010年2月28日

———————————————————————————————————————————————

点击阅读《愚昧在上,智慧在下》:

智慧有时也是愚昧(书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