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国企高管收入“降薪”不是关键
(2013-11-19 16:39:33)
标签:
财经 |
日前,由人社部牵头进行的针对央企和国企高管收入的调研已经基本结束。在调研过程中,人社部发现央企和国企高管收入存在较大的不平衡状况,这一现象在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中表现较为突出,同时,也存在极个别国企高管领取上千万元薪酬的状况。
与此同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这说明规范国企高管已经提上日程。
一直以来,人们常说要降低国企高管薪酬,那么国企高管到底是属于官员还是商人呢?如果是官员,那当然不应该享受美国华尔街企业家的薪资;如果只是商人,则不应保留同等级别的体制内养老退休等福利待遇。所以国企高管的亦官亦商的状态,实际上是高官与高管的好处“两头占”。国企高管“两头占”的做法自然会遭到民众的不满和诟病。
国企高管收入过高社会早有质疑,有关部门也治理过,如国资委目前为央企高管制定的平均年薪为70万元。但是国企高管的薪酬过高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杜绝,如这次发生国企高管其收入接近千万元就是一个证明。所以,笔者认为,靠对国企高管降薪既不能规范国企高管的收入,也不能平息民众对此的抱怨。
首先,国企高管们的巨额薪金不与业绩挂钩,且旱涝保收,在某种程度上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扶植。更有一些国企,迄今还享受着种种“政策性利润”。而从事着同样的行业,历经着更多的辛劳,一些民企的营业利润和员工薪酬都远不及财大气粗的国企,这当然不能让人服气。
再者,目前国企高管的薪资不公开不透明,一般群体不了解,故广受民众的猜测和诟病。所以,国企高管要加大公开透明度,国企高管薪酬多少,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毕竟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作为人民应该知道国企高管拿了多少薪酬。
最后,国企高管的晋升不是由市场做主。在很多行业,国企高管虽然名义上是企业管理者,但其实也有着相当高的行政级别。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由政府官员调任而来的。一些自主创业的民企管理人才,即便才华出众能力过人,也不可能找到进入国企管理层的通道,更拿不到丰厚的报酬。实际上,这不仅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更是不利于国企的未来发展。丰厚的年薪和崇高的地位,让国企高管轻松成为精英人士,也在某种程度上,压抑着一些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激情。
对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决议中特别强调要“让国企和民企拥有更平等的市场地位,形成更良性的竞争环境。这势必要求国企高管们完善自我,更多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的规定,打通了国企高管这条相对闭塞的人才竞争通道,让在市场上创出业绩的民企管理人员,有机会进入国企,这无疑会让更多人才得到机会,进一步释放社会的创业活力。
总之,在未来国企高管薪资改革如果仍不改变“公开竞争上岗”、“亦官亦商”、“收入与绩效挂钩”等重大改革措施,那么所谓的国企薪酬体系改革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也希望人社部的调研结果能够最终促成国企高管收入的规范化、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