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库为何会“硕鼠”成灾?
(2013-08-19 09:20:53)
标签:
财经 |
近期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110名“硕鼠”,查出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收受贿赂、贪污挪用粮食资金等系列案件,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据《瞭望》新闻周刊)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作为省级公司,这次竟能挖出110名贪腐之徒,真可谓已到“硕鼠”成灾的地步。资料显示,在这贪腐的110人中,5人涉案金融超过1000万元,10人超过500万元,涉案金额之巨大,其作案之疯狂,已经远远超出了公众的想像力。《人民日报》更是以“官仓老鼠大如斗”来评价,可以说一点儿也没有夸张。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问题并非个案,这些年来,国家粮库管理人员监守自盗的新闻屡屡爆出,在网络上,关于粮库管理的各种猫腻和黑幕的帖子,也广泛流传。面对这些信息,公众对于国家粮库的真实情况充满着担忧和疑虑,此前,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大火发生后,也引发各种猜测。民众不禁发问,堂堂国家粮库何以能养肥硕鼠一窝?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在监管方面存在巨大漏洞。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这次案发,竟挖掘出110名贪腐“硕鼠”,这些“硕鼠”不仅给国家粮食储备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还给公众对国家粮库的真实情况充满忧虑。其实在一个上级管理松懈,内部管理形同虚设,又缺乏民众有效监督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而言,出现大案才是正常的,不出问题才不正常呢!不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中储粮可以通过这件事情,加强对下属分公司的管理,并且在分公司内部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最后中储粮各个分公司的内部账目必须要全面向社会公开,置于“阳光之下”。只有建立起一整套强大并且有效的监管机制,中储粮下属分公司的“硕鼠”成灾的局面才能改观,全国人民才能真正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