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美伊战争10周年的纪念期,在美伊战争已经尘埃落定,就在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早已作古的情况下,巴格达依然爆炸连连,伊拉克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治安状况更差了。而美国人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2003年小布什总统宣战之际,白宫认为这场战争的时间可以控制在几个月之内,为此估算的战争成本大约500亿美元左右,而沃森国际研究所最新公布的美伊战争费用让人大吃一惊:2万多亿美元。
对此一些美国专家认为,美伊战争除了让前总统小布什背后的军火集团赚得盆满钵满之外,发动这场战争对于美国来说,很是得不偿失。不仅造成美国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不得不疯狂扩大美债,导致美元弱势,而且还削弱了美国挽救本轮次贷危机的能力。但是笔者认为,从表面上看美伊战争是美国怀疑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实质上这场战争是因货币欧元而起,小布什也有难言苦衷。
首先,萨达姆政府触及了美元霸主地位的红线。2001年底,伊拉克央行宣布自2002年初开始以欧元替换美元作为外贸结算货币,并把100亿美元外汇改换为欧元。从那以后,伊拉克按照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所出口的石油都是以欧元结算的,共出口300多万桶石油,共换回250亿欧元的外汇。全部收入都是以第三方保存的账户存在纽约的某个金融机构,而欧元在该金融机构的利息又比美元高。
伊拉克的这种举动让它在这轮欧元升值中得到不少好处,但这种亲欧的行为带来的影响范围太大。伊拉克的做法引起当时的产品大国伊朗、委内瑞拉甚至俄罗斯等国家的关注。在伊拉克之后,很多欧佩克国家也纷纷响应,向欧盟卖石油换欧元,而不是换美元。欧佩克的一些官员当时就公开鼓吹欧元结算的问题。伊拉克带头在贸易中用欧元为结算单位,显然伊拉克的这种举动是触动了美伊战争的最后一环,是不可容忍的,没过多久,美伊战争就开始了。
再者,石油和美元绝不能分开。美国明白美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的重要性。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其实美元已经完全没有优越性,也差点失去了世界货币的地位。欧洲经济规模当时和美国相当,当时的欧元的确可以与美元平分秋色。是美国的军事政治实力给中东国家提供保护伞,而中东作为交换条件,让石油贸易采取美元结算,这才让美元重新回到世界货币地位。
在那个年代,曾发生过两场严重的石油危机,原油价格大涨导致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据美国能源委员会估计,那两场石油危机造成的两次石油供应中断对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害分别占美国GDP的2.5%和3.5%。所以原油价格波动太大必须得到遏制。即使现在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要说美国社会和经济从此摆脱对石油的依赖那也为时过早。
美国对原油市场的控制可以总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美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的中心地位;两个基本点是建立原油期货市场、控制中东影响原油现货市场。这两个基本点几乎决定了原油价格,从期货和现货两手抓,这正是美国30多年来走的路子。以当时条件来看,如果所有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交易均采用欧元结算,不仅影响了美国两个基本点原油期货和现货布局,就连“一个中心”都要受到威胁,小布什要想长久地巩固石油——美元的地位,只能找萨达姆开刀,以达到“杀鸡敬猴”的目的。
最后,美伊战争意在让国际油价上涨,进而打击欧元区经济。欧佩克和欧盟之间有很强的贸易关系。因为地理上的接近,美国最怕的是中东和欧洲的结盟。中东有一半的商品进口来自欧洲,而欧洲的一半原油进口来自于中东,尤其是德国。小布什政府看出欧洲经济基于的欧元体系最大的漏洞在于,这种货币体系缺乏主权保证。只有共同的货币政策没有共同的财政政策,如果遇到经济稍许衰退,那么欧洲成员国的财政赤字马上就会体现,债务危机立即爆发,维护欧元区的稳定非常困难。
那么如何让欧元退出与美元地位抗平的历史舞台呢?当时小布什政府采取了二个手段:一、只要世界经济衰退,遭殃的首先是欧元区。而打击欧洲经济并不难,美伊战争使原油价格上涨,这就足够欧洲承受的了。只有非欧元区的英国除外,作为英国支持美军入侵伊拉克的报酬之一,英国油企可以分得伊拉克蕴藏的巨大石油及天然气储备资源。二、就在欧元有望挑战美元霸主地位之时,美国高盛集团找到了希腊政府,通过做假账的方式,让希腊顺利进入欧元区,然后高盛又鼓励其他南欧国家一起做假账,最后东窗事发,欧债危机引发了欧元区国家的经济衰退。
从表面上看,美伊战争完全可以避免,一来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的战争,二来事实证明伊拉克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我们从深层次剖折当年这场战争,主要还是当时欧元的兴起已经到了挑战美元霸主地位的时候了,小布什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首先要向世人证明,谁敢挑战美元——石油地位,谁就没有好下场。再者,通过美伊战争进一步巩固动摇的美元——石油的地位,进一步掌控国际油价的定价权。最后,这场战争使得石油价格上涨,使本来存在制度性缺陷的欧元遭遇打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再与美元抗衡。所以美伊战争归根结蒂还是货币霸权战争和利益战争,都是欧元的兴起惹的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