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巨无霸尚德破产折射出三大反思?

(2013-03-21 11:13:57)
标签:

财经

 随着5.41亿美元债券本金无法如期偿还,尚德20日被法院宣布将破产重整。曾几何时,尚德前CEO施正荣用了五年时间将尚德带到纽交所上市,一手打造了光伏产业的翘楚。尚德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到光伏业中。如今,大象的倒下令人唏嘘。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尚德的破产被普遍认为将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市场人士指出,光伏产业已经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了,必须让一批企业亏损退出,使市场发挥自身的规则,最终令整个产业走向供需平衡的目标。从今年1月起,光伏产品价格继续回升,其中组件价格、光伏逆变器均价出现2011年下半年以来首次上涨。据PV Insights样本统计,PV级多晶硅、多晶硅硅片上周均价上涨幅度分别为 3.22%0.23%;太阳能电池、晶硅组件上周均价上涨幅度分别为 1.37%0.30%;硅片涨幅在0.80%以上,电池涨幅在3.00%以上。但是由于国内外市场对光伏产品需求严重失衡,还是使整个光伏产业陷入亏损的边缘之中,就连光伏产业的老大无锡尚德因一次次决策失误走到了破产这一天。

      鉴于尚德正式宣告破产,专家们提醒投资者,A股上市公司中有较多尚德应收账款的公司股票短期内可能会受到负面冲击。截至去年上半年,A股光伏板块中至少有3到4家公司存在对尚德的巨额应收账款。例如作为尚德密切合作伙伴的亚玛顿到今年年初,这一欠款额度已升至5924万元。此外,相关公司去年发布的中报显示,包括爱康科技、隆基股份等均有来自尚德多达数千万元的欠款。在投资者注意市场风险的同时,我们从这家最大的光伏企业走向末路中,引发出三大反思:

       反思一:都是政策溺爱惹的祸

       我国的光伏产业目前的发展之困,某种程度恰是因为政府“太有为”——在过去几年各地力推的招商、投资项目中,光伏产业因其投资额巨大、能够很快上马生产线、迅速产出且获得高额利润而成为地方政府的“宠爱”,于是大批企业蜂拥进入,以致出现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及明星光伏企业“大而不能倒”的怪象。正是由于光伏企业经营时有政策扶植,困境时有财政支持,所以很多地方的光伏企业都处于“半死不活”状态,市场的“优胜劣汰”之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在尚德宣布破产的同一天(3月20日),A股的天威保变盘中触及涨停,向日葵、海润光伏、亿晶光电、精功科技等其他光伏概念股出现超过5%以上的上涨。光伏概念股异动的原因是:有消息称有关部委将继续出台政策扶持光伏行业发展,包括大幅提高出口退税比例,以及其他十余条扶持政策。政策之手对光伏产业过度干预会造成二大恶果:一、给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国家找到了反倾销、反补贴的允分理由;二、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且光伏企业难思进取,从而使光伏产业生产水平始终处于低端位置,无法更好的参与高端国际市场竞争。

      反思二:光伏企业破产该不该政府买单

     记得去年7月份,新余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议案,由市政府将江西赛维LDK公司向华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偿还信托贷款的缺口资金纳入同期年度财政预算。政府为企业巨额欠款买单,用财政资金为企业经营失误兜底,新余绝非第一家。但有所不同的是,新余市政府兜底的理由是,赛维上交的税收很多,对新余财政有很大贡献。

     同样是光伏企业,这次无锡尚德的破产难道最终还是由地方财政来买单?即使这次尚德的重组不是由地方财政买单,出于多重因素的考量,其他地方政府都会替本地处于巨亏中的产能过剩企业买单。但问题是政府最多拯救一二家规模较大的产能过剩企业不倒,而绝没有能力保证整个地区产能过剩的企业不出现集体中关门现象。更何况,动用财政收入为这些企业高层决策失误来兜底,用的可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啊!以此类推,那原铁道部的巨额亏损也该由中央财政来买单吗?这不公平。

     反思三:尚德破产引发不良贷款的思考

    3月18日,无锡尚德的银行债权人联合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截至今年2月底,包括工行、农行、中行等在内的9家银行对无锡尚德的授信余额已达到71亿元。而无锡尚德的控股母公司尚德电力(STP.NYSE)于3月18日宣布,已经对5.41亿美元可转债的债权人违约,且该违约导致了尚德电力对包括国际金融企业、国内部分银行在内的交叉违约。

     如今很多地方上的银行在贷款方面易受地方政府的影响,只要是被地方政府冠以“高新技术”的企业,银行往往会加大对其授信额度的贷款。孰料银行在信贷大扩张之后,却发现这些企业在本行业中处于中低端水平,又因置身于产能过剩行业中,其同质竞争激烈,只要市场稍有风浪吹起,企业就会无力偿还银行的高额本息,这无疑会给银行带来庞大的不良贷款。以此类推,中国的产能过剩行业还很多,仅国家认定的就有21个行业之多,鉴于目前国内产业结构要转型,这些行业要“去产能”化,那么不要说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给银行业带来的不良贷款风险,仅是未来银行业在制造企业中的金融风险就不容小靓。

    无锡尚德宣告破产了,这家光伏行业的巨无霸终于倒下了,但从此事件中折射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政府的职能应该转变,不应过度干预市场,更不应对一些行业过于扶持和溺爱,因为只有让这些企业真正处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他们才会学会更好的去游泳,更好学会生存下来。二、尚德破产了,以后还会有很多产能过剩的企业宣告破产,难道这些企业都将像江西赛维那样,得到地方财政的支撑?可能有人会说,企业关了会影响到当地的就业,但是地方财政动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啊!让纳税人的钱为产能过剩企业“还魂”是否公平呢?三、在经济调整期间,像尚德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倒闭以后并不鲜见,我们的银行业是已经做好了抵御金融风险准备了呢?还是沉浸在当前不良贷款率尚在1%左右的幻景之中呢?看来,要思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