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7月27日发布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显示,上交所拟设立风险警示板,风险警示股票和退市整理股票将在该板进行交易,其中风险警示股票价格的涨幅限制为1%,跌幅限制为5%。受此影响,ST板块昨天全线暴跌,近百只个股开盘即封死
跌停。有专家戏称,整个ST板块的游戏规则发生重大改变,ST板块被肆意爆炒的时代将要终结。
不过有人认为征求意见稿也有欠妥之处:一、主观地将已经上市的股票分为三六九等,制度不同的交易规则,这实际上剥夺了“垃圾”股持利的可能性及交易自由。二、现在大量持有“垃圾股”的股民,都是过去用实际行动支持国企解困的老股民,正是由于“垃圾股”业务不好,因此很多散户实际上处于严重套牢状态,新规推出则更让他们受到更大伤害;三、中国石油这样的股票上市后不断下跌成为A股投资者最大的“伤痛”,按理说,这样的股票才算真正的垃圾股。还有像中国远洋、鞍钢股份就将因连续亏损而沦为ST央企,如果要修改交易规则,应该一视同仁。不过,我觉得设立ST股票风险警示板有三大好处:
首先,新规将有效遏制股市“炒差”顽疾。A股市场历年来都有这样一种怪像,那就是业绩较好的大盘蓝筹股不会上涨,要么长期处于横盘整理,要么就是在很窄的箱体之间运行。反而很多ST股却被炒得上窜下跳。对于这种现象,被市场解读为,这类ST股票倘若有重组、改制或借壳等,很可能咸鱼翻身。而炒这类ST股票的投资者就是在炒预期,就是在赌未来。
那么ST类股票有咸鱼翻身的可能吗?我并排除有很多成功或者扭亏为盈的案例,但这种股票都在众人所不知晓的情况下已经被炒到了一定的高度,待到其正式公布消息时,其股价早已高高在上了,这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由鉴于此,最近管理层一边加大打压炒差、炒新的投机力度,一边数次在不同场都力推篮筹股,称其目前极具投资价值。试想,如果管理层任由市场对ST股票肆意炒作,那么管理层所奉行的价值投资的理念将永远无法在A股市场上推广开来,中国股市要与成熟市场接轨更是无从谈起。
再者,从股市制度建设方面来看,新规有利于加快股市优胜劣汰,试想一个资本市场的股票只有进而没有出,那是不健全的。这次上交所推出的“跌易涨难”的制度设计,此举将会有很多ST类股票将会有跌破面值的可能,这反映出管理层正在努力促使垃圾股尽快退市。因为按6月28日发布并从7月7日开始实施的退市新规,触发退市的多个财务指标均从2012年开始计算,这意味着很多垃圾股尽管“很烂”但最近一两年并无退市之虞。不过,退市新规中有一条触发退市的交易指标,即“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低于面值直接退市”,这对于低价垃圾股将是致命一击。
最后,新规出台之后,能够加强上市公司的忧患意识,改善公司治理,对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很有帮助。本来上市公司可能对沦为ST股票也并不会太在意。现在看来,一旦成为ST类股票,并被加入风险警示板后,就将受到种种限制(包括涨跌幅和换手率),最后该股票很可能被市场唾弃,如果连续跌至1元以下20个交易日,即使业绩不出现连续3年亏损,恐怕也难逃退市的噩运。我想新规出台之后,对上市公司起到一个鞭策的作用。
上交所拟设立风险警示板改变了ST类个股的交易规则,此举必将终结ST类股市“见垃圾必炒”的怪象,对于遏制投机抄作,重塑以蓝筹股为代表的价值投资理念影响深远。不仅如此,从新规的各项细则来看,明显有欲加速两市100多只ST绩差股退市的意图,这对于完善股市制度很有裨益。最后新规对上市公司也是一种鞭策,让上市公司深感忧患意识,一旦沦为ST类股票,即使业绩没有连续3年亏损,一样有可能退市。设立风险警示板对A股市场而言是一个利空,但对股市的长期而言,则是利好,只有有效的健全股市的各项规章制度,解决诸多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A股市场才能有灿烂的明天。
肃清障碍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出炉
重大项目停工 国内经济进入深冷状态
300亿投资光伏 恒基伟业逆风飞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