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表示,我国现在医保覆盖率是95%,已初步进入全民医保国家行列。同时陈竺部长指出,将来个人付费更多是在投保的时候,看病时个人支付部分会尽可能地减少。此言一出马上引起了广泛热议。有人认为,当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并没有在全民医保中得到根本解决。不过也有民众认为,在“住院一次,白干一年”的背景下,我国初步进入全民医保国家行列无疑让人们看到了破解看病贵的曙光。
据权威部门统计,2011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79.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6632.2元。也就是说,一次住院费接近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3,几乎相当于农民一年的纯收入。显然我国的百姓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压力仍然巨大。从表面上看“看病贵”固然与政府在医疗卫生投入方面不足有关,但更关键的是医疗总体费用虚高与百姓实际承受能力之间存在的矛盾。即使政府在医疗方面加大财政投入的比重,也只能将看病贵从显性转化为隐性,但是国家财政多支出费用中实际上还是动用纳税人的钱。所以要真正为公众看病减负,必须“降虚火”,切实把虚高的医药费用降下去。
首先,要打破“以药养医”的模式。当前医药卫生领域最需要革除的机制弊病就是“以药养医”。这一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早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催生出药价虚高的怪胎。医药业连续数据稳居十大暴利行业前列,经过医药公司、药品推销员、医院的层层加价,很多药品的中间利润高达500%以上,有的竟高达令人咋舌的6500%。“以药养医”毒瘤不革除,医保支出再多的钱也堵不了这个黑洞。其实医务人员的收入完全可以凭其给病患提供的技术、服务方面收取,“以药养医”只能是滋生医疗腐败和过度医疗的温床。
再者,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言,“大医院盲目扩大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试想如果患者连发烧感冒都要跑到三甲医院去就诊,看病焉能不贵?焉能不难?唯有强化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扶持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发展,真正做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社区”,这样才能使公众得到更加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只有医疗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民众的看病成本就能够降下来。
最后,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医师执业资格制度。医药回扣、开大处方、过度医疗等行业不正之风,也是看病贵的幕后推手。前些年曝出的哈尔滨天价住院费事业,一名患者住院67天之后医治无效死亡,家属在结账时却发现各种医疗费用总计高达550万元,创造了一项新的中国之最,媒体对此纷纷提出质疑“医院是在救死扶伤,还是在明火打劫”?如何斩断医生的利益纠结,遏制过度医疗现象,除了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之外,还要由医师行业协会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医务人员对病患有过度医疗等现象,经举报并得到证实后,医师行业协会有权暂停其行医资格,并向社会公布该医师的不轨行为,让其无法在业内立足。
全民医保只是看病减负的第一步。在医保扩覆盖、提水平的同时,更需要找准医疗制度的症结所在。当前民众之所以看病难、看病贵,除了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投入有待提高之外,更重要的是当前医药行业的“虚火”过旺,只有对“以药养医”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对医疗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对医德医风进一步规范,加强对过度医疗等的督查、处罚的力度等一系列改革之后,深压在我国百姓身上的看病贵问题才能根本解决。我们在对全民医保作为肯定之时,也应看到卫生部接下去还有很多的破冰改革之路要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