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昨日起(7月11日),发改委宣布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420元和400元,测算到零焦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31元和0.34元,90号汽油全国平均价格降到6.45元,0号柴油降至6.67元。
此次降价,是国内历史上罕见的三连降。经过三连降,国内很多城市的油价都将跌破7元/升,重新回归到久违的“6元时代”。油价的下跌不仅可以舒缓国内通胀的压力,更能使消费者享受到低油价的实惠。不过在饱受高油价之苦的民众欣喜之余,也提出了三大疑问?
疑问一:提前公开成品油调价时间是否可以保持?
这次发改委官员首次提前明确公开成品油的调价时间,显然迈出了一大步。此前,按照成品油调价机制,只要满足“国际三地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这个条件就应该调价,但往往到了规定的时间,发改委不仅不按时调价,而且经常采取突然袭击式的调价方式,这让很多车主猝不及防。如果成品油价格机制合理、透明,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车主们会很清楚的知道什么时间该涨价,什么时候该降价,就不会出现深夜排队等待加油的异常景象。
一边是车主不知道成品油调价的确切时间,另一边,据笔者所知,中石化、中石油早在调价前几天就可从内部获得调价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当成品油涨价前几天“两桶油”就在批发和零售环节上减少供应、囤积成品油等待涨价;而在降价前几天,则加大促销力度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显然,调价时间不透明造成了车主们的利益损害。所以,我们在为发改委提前明确公开油价调整时间叫好的同时,我希望这个“提前公开”能够制度化常态化。
疑问二:油价运价的联动机制何日能够制订?
随着成品油价格跌入了“6时代”,与成品油价格有关联的出租车附加费、航油附加费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因为油价上涨,这些公共服务品的价格跟着涨,而油价下跌则与这些行业无关。目前各地方和各航空公司对此次油价下调反映不一,且各自为政,相当混乱。青岛、南昌和苏州市决定暂停收取客运出租汽车燃油附加费,而上海交通港口局官员则表示,上海暂不调整出租汽车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我认为,发改委应牵头制订一个油价运价联动机制,让相关企业、民众代表都参与到调价的听证会上,企业把成本和利润摆在桌面上,最后大家通过协商的方式来决定“附加费”是否该降。如果出租车、航空公司的燃油附加费只升不降或微降,显然对消费者是一种不公。
疑问三;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何时出炉?
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弊端已逐渐显现。现行定价机制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跟涨不跟跌”、“涨快跌慢”、“涨多跌少”。其根本原因就是调价周期22天实在太长,4%的变化率也偏高。所以,民众要求改革当前定价机制的呼声一直不断。在今年“两会”期间,发改委称已经将改革方案上报国务院,并称会择机推出。当油价步入“8元时代”后,民众要求推出新机制的呼声更强烈。但相关部门负责人却称,此时油价处于高位,并不适合推出,要等到油价在持续下行,处于低价的时候才是最好时机。这让广大民众信以为真。
然而,今天油价出现了三连降,按说新的定价机制该推出了吧!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日前还不是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出的合适时机。他说:“什么时机推出是成熟的需要讨论,如果国际油价高的时候,我们不敢出。但如果油价太低,低于我们的石油开采成本,这个条件也不成熟,我们需要找一个中间点,油价正好满足我国成品油生产成本,也是国际油价相对比较合理的时候”。
此时,我们茫然了,新定价机制的推出,一会儿说是低价时推出好,一会又说低价推出不成熟,那到底该什么时候推出才合适?据我所知,国际石油开采成本在80美元/桶左右,国内应该也差不了多少,目前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价格在85美元徘徊,应该说现在推出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合适啊!我不知周望军所说的“中间点”究是是什么价位?新定价机制不肯推出,其真正目的是为民着想,还是为两桶油考虑?
国内成品油价三连降,对于民众既降低了出行成本,也对稳定物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更深层次来看,希望发改委在每次对油价作出调整之前能够长期保持提前告知的做法,这样可以使车主不至于猝不及防,更让二桶油有机可乘。同时,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应该早日抓住时机推出,因为现行的调价机制太不透明,而新的调价机制如果更趋透明化,则可以让广大民众对国内油价何时调价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最后,成品油价格连续下调同样应该影响到与其相关行业,如出租车、航空公司的价格联动下调,不然这些公共服务行业价格只涨不跌,损害的是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所以发改委应该制订一个油价运价联动机制,以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