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昨日(5月9日)发布通知宣布,自5月1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30元和310元,相当于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4元和0.26元。这是今年来我国成品油在连续两次涨价后的首次下调。很多专家都认为,尽管油价在CPI中所占比重较小,油价下调对CPI直接影响并不大,但对于缓解农产品成本压力,控制通胀却是一个较为利好的消息。
此次发改委下调国内成品油价主要有二大因素:一、从供需因素来看。美国原油库存创出22年以来的新高,以及欧佩克近期公布增产计划,再加上美伊局势有所缓和,这无疑开启了油价下跌的大门。二、从经济环境来看。目前欧洲经济缺乏好转迹像,最新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也低于市场预期。再加上中国政府重启大规模的经济剌激计划的可能性也很小。不过,虽然国内成品油年内首次出现下调,但是下调之后,留给我们的还有几大玄疑未解。
玄疑一:油价下调是否会出现油荒?
鉴于,国内炼油企业亏损局面长期未改,不少人士担心,此次油价下调必会挤压炼油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炼油厂生产积极性,是否会出现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我觉得,尽管去年10月成品油价格下调后,全国多地的确出现了柴油“供应荒”,“降价就油荒”的现象,但此一时彼一时,像去年那样的“油荒”现在不会重演。
理由有三:一、3月至4月份主要炼油厂的检修期已经过去,两桶油旗下的炼油厂继续以检修机器为由“怠工”的理由难以成立,估计5月份的产能应该会保持在较高位置。二、受经济放缓影响,今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需求增速降低,油品库存相对较高,二季度发生类似于2011年“油荒”的可能性较低。三、此前高企的油价激发了市场投机的欲望,库存充足,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影响下,目前正在消化库存的阶段,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还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对于炼油企业来讲,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通过提高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来降低炼油环节的成本,而不是一味以“闹油荒”来要挟发改委。
玄疑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何时开启?
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广受市场所诟病,大家普遍反映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着诸多弊端,导致了油价涨多跌少的现象一直存在。首先,根据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我国参考的三种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分别是布伦特(Brent)、迪拜、辛塔三地价格,却并不包括国际石油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参照物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WTI),谁都清楚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不但规模大,影响也大,不把WTI来作为定油价的参照物,这对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个重大缺陷。还有,当前国际油价变化太快,有的一天油价就会相差很大,可是我们还是在沿用22天的周期作为定价机制,这就无法及时反映国际市场的快速变化,所以缩小成品油定价周期已是当务之急。
我想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下跌,那么此时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水到渠成。此次之所以没有同步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主要还是由于今后的国际油价走势尚不明朗,新定价机制出台的时机还未成熟。如果后期国际油价往下走,那么新的定价机制出台的可能就比较大。鉴于目前伊朗局势问题依然存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还是存在,所以我国对这方面的顾虑还是很大。当然现行的定价机制,确实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的状态,而新定价机制也并不能解决油价高低的问题。正如,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所讲的那样,成品油的定价模式最终目标是价格彻底市场化。
玄疑三:油价下跌是否对A股构成利好?
从短线来看,成品油价下跌,对于物流、农业、汽车等板块构成利好。不管怎么说,成品油价格下跌对很多行业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控制通胀,确有些积极作用。但是,此次下调成品油价格幅度分别为:汽油330元/吨、柴油310元/吨,显然下调控间远远抵不了上调的空间。要知道,国内最近一次成品油上调(3月20日),汽柴油零售价格分别上调了600元/吨。更何况,本轮调价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四标准的93号汽油仍处在8元以上水平,对当地的生产制造业的利好十分有限。所以,单一次成品油价格下调,对A股市场的影响并不明显。
发改委此次下调成品油价格,对于处于亏损状态的炼油企业而言,并非什么好消息。而企业和民众而言,因为跌多涨少,单次利好也很有限。但是不管怎么说,成品油价下跌若形成趋势,可以促使炼油企业通过自身挖掘潜力,降低成本很有裨益。而且随着油价下跌趋势渐显,对适时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较为有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