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熊取胆”归真堂不应成为创业板的荣耀

(2012-02-13 17:12:26)
标签:

股票

 近日,以“活熊取胆”为主营业务的福建归真堂再度冲击IPO,一下子让本就饱受诟病的创业板更遭责难。就目前归真堂上市的前景而言,由于已经通过标准的程度各证监会递交了申请,也出现在2月1日公布的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表里面,又鉴于归真堂的经营范围基本属于法律的允许范围之内,因此归真堂顺利上市的可能性正在加大,但这并非创业板市场之幸。

     归真堂熊胆生产企业的“残忍”

     虽在2011年初,归真堂就曾试图冲击创业板,但因二大主要原因被否:一是归真堂实在不能算是高科技企业,怎么能让创业板?二、归真堂用活熊取胆过于残忍,早被世界不少国家明令禁止。一年之后,归真堂又卷土重来再谋上市,仍旧引起了社会强烈的非议。如果抛开各既得利益方,这样的企业几乎没有人会赞同其登录创业板。

     很多人曾看过一段“活熊插管采胆汁”的视频,对里面的“活熊取胆”印像极为深刻,人们都同情黑熊饱受摧残的境遇。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一旦被关进铁笼里,不断地抽取胆汁,那么其寿命只能活到原来的一半(即20年)。虽然归真堂对外宣称是国内最大的熊胆系列产品研发企业,也一直鼓吹自身的“无管无痛引流”技术,不过一旦其资本市场融资成功,归真堂势必将募集资金用于扩张规模,也就是把黑熊数量扩张三倍至1200只,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黑熊饱受催残。所以如果让这样的广受争议的企业上市,那将是创业板市场的耻辱。

     如何看待归真堂IPO事件?

     首先,中国创业板成立之初的定位是:解决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问题。而更多像“活熊取胆”的归真堂之类的企业假借高科技创新企业之名已经通过上市,我们可以去细查创业板已经上市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企业,也看不出其有啥创新企业的迹像,这违背了当时创立该板的宗旨,不仅把有限的市场资金资源错配,而且把本来为高科技而设的创业板弄成了一只大染缸(各色企业均想上创业板,求得暴富)。看来创业板的发审委要严把上市之门,监管层也要清理一下创业板的门户。

     再者,像归真堂那样与高科技、创新无关,却可与活熊取胆的道德底线有关的企业,本应该在保荐人(券商)那里就该受到阻止(保荐人没有担负起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角色),如再让发审委来审核岂不是浪费时间?现在看来归真堂能通过标准的程序向证监会提交申请,并出现在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里面,从另一个侧面看出,鉴于利益关联我国保荐机构职责基本失灵,我们不能像海外资本市场那样采取新股注册制,A股市场的发审制现在还暂不能取消。

     最后,像归真堂这样的夕阳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还有很多,从前让也有让只靠一二个产品、几项利、几个专家的企业登录创业板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我们拿归真堂来讲,熊胆汁本身问题严重,由于技术的局限,熊胆汁中可能会含有过量的抗生素、癌细胞、脓血等威胁消费者健康的物质。在中医上虽然其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滋肝的主要功效,但是现在市面上实际上有大量的药品可以替代熊胆这些药效。像这样的企业未来业绩究竟如何都难判断的企业,若让其上市后对投资者无疑是颗定时炸弹。

      创业板开板二年多来,其实早已违背了其原本的定位,演变成一些民营企业逐利的场所,个人暴富的天堂,现在整个板块很难找到当初推出时所设计的那样具有高成长、高科技、创新型的企业了。不仅如此,创业板现在的企业也出现了大幅滑坡,有的上市公司靠的只是某项专利、某几个产品、几个大客户对其业绩的支撑就能蒙混上市,这样会带来创业板业绩的大起大落。去年三季报创业板的整体业绩甚至还不如中小板和主板,根本体现不出高科技企业的优势,这与监管部门在新股IPO时的把关失职有关。我们应以归真堂事件作为契机,保荐人、发审委一定要严把新股上市关,唯有这样,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投资者持股才能更为安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