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债期货叫停17年给我们三大启示

(2012-02-13 10:42:51)
标签:

股票

  中金所日前发布消息称,将于2月13日(今天)正式启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并将逐步对外开放,分批次发展银行、证券、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并在适当时机推向全市场。这意味着中国国债期货重启进入了倒计时,且恢复和发展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逐渐具备,推出国债期货也将势在必行。
     有人把中金所推出国债期货称之为资本市场乃至股市的重大利好,但是纵观九十年代国债期货试点之时,由于国债期货对机构投资者资金分流明显,国债期货在疯狂投机之时股市曾经严重低迷,而关闭国债期货的消息则直接导致了股市罕见的518行情。实际上,国债期货在中国并非是新生事物。早在1992年至1995年,我国曾经开展过国债期货试点交易工作,由于1995年“3.27”国债事件后,监管层当年5月叫停了国债期货交易。

     国债期货为啥离开我们17年?

     说起国债期货被叫停的"3.27"事件,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被称之为中国股市“教父”的人物,那就是管金生。他前半生办了两件震撼业界、轰取一时的大事:一是创办万国证券,二是制造国债期货“327”事件(该事件使国债期货一停就是17年)。如果说1988年创建上海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是管金生人生的起点,那么管金生曾应美国CNN广电视公司的邀请,作为中国金融界第一人,在该公司直播中用英语向全球介绍上海证券市场,更是把他推向了人生的颠峰。管金生曾在1994年提出“要在2000年让万国证券进入世界十大券商之列”,可见其何等野心勃勃!

    1993年底由上交所提出并经财政部、人民银行批准而设立的国债期货市场的开始了试点,当年之所以开设国债期货,就是想激活国债市场,使国债能够顺利发出去。而327品种是对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代称。由于其1995年6月即将交收,现货保值贴补率明率低于银行利率,故一向是颇为活跃的炒作题材。1995年2月,市场传闻财政部将要以148元的面值兑付327国债,而不是132元。但一向做事顺风顺水的管金生不这么看,偏要率领万国证券大幅做空327国债。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元兑付。2月23日,中经开公司率领多方借利好杀来,一直攻到151.98元。随后万国的同盟军辽国发突然改做多头(此时多头也失去了理智),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10分钟后涨了3.77元。要知道327国债每涨1元,万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亿元,管金生急红了眼,什么都不顾了327国债每涨1元,万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亿元!下午4时22分,休市前的8分钟 管金生做出避免公司倒闭的最疯狂举动:大举抛售债券期货。继续做空国债 空方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万亿元,接近中国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3!

     可以这样说,管金生只差一步就把中国的金融市场搅乱,把中国带入经济危机。这一举动,会造成了债券期货市场崩盘,  上交所当晚紧急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上交所对管金生是客气的,当时并没有公布管金生和万国的名字,但万国是死定了。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盘价到期交割,万国要赔60亿元;如果按147.40元计算,万国赚42亿元;如果按151.30元平仓,万国亏16亿元。最后,中国证监会下令将这8分钟内完成的交易全部取消。“327”国债事件使拥有14亿资产的万国证券,瞬间损失国有资产9.6亿元。管金生辞职下台,万国证券不久与申银合并。该事件发生3个月后,国债期货市场被关闭。

     “327”国债期货事件给我们啥启示?

      国债期货重启的历史页面终究还要继续下去,而再翻这一页已经时隔17年之久,希望重新番开的新的国债期货是规范的,与股市竞争是合理的、良性的。不过我们从“327”国债期货事件可以得到三大启示。

     首先,如果仅从国债角度上看,国债即是国家发行的债券,利率略高于同期的银行储蓄,是较为安全的投资品种。但是如果国债与期货结合在一起,鉴于其高杠杆的效应,风险就会被放大。作为万国证券的当家人,管金生在抄作国债期货这种高风险期货产品时犯了孤注一掷的致命错误,致使最后万国证券陷入破产被重组之危,对于金融行业乃至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把手而言教训非常深刻。一时冲动、一场豪赌把自己的公司都给赌进去了,这是赌徒的心态,不是一个优秀职业经理的必备的素质。

     其次,1993年管理层在推出国债期货之时,应该把顶层设计建设完善,而不是在推出之后发现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当时期货交易制度甚至没有“熔断”机制、没有保证金也能下单、交易所对每笔下单并不实时监控等制度方面的存在极大庇漏。这种由于制度没有健立健全就盲目推出的金融产品事件在此之后的创业板身上还继续发生,时至今日创业板三高问题、退出机制还没有根本得到解决。希望以后不要在高息债和国际板等金融产品推出之后,出现大问题后,再去想到如何解决制度缺陷,这样会给市场来带巨幅波动,在弥补时也很被动。

     再次,当年管金生的万国证券是国债期货市场的大庄家,而现在国债市场的最大庄家则是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持有,其他市场主体很难获得足够的国债现券。这一现状,使得银行极易控制国债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朝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发展,也给国债期货市场带来极大的不公平。即使现在国债期货市场因股指期货市场制度完善,推出日机已趋成熟,但是最后说到底,真正在此获利的肯定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者,而普通投资者和一般机构很难在国债期货市场真正能够赢钱。

    国债期货市场的重启,它是发现未来市场利率的重要手段,也是金融机构管理利率,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对冲机制来规避利率风险工具,可以被看作:为利率市场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把国债期货与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串在一起,一个叫利森的20多岁的交易员玩期货,他贼大胆越权放天量,把个有百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给玩倒了,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中国管理层:国债期货实在不好玩!所以对一般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国债期货未来推向市场还是执行33倍的杠杆率,鉴于其内部现货有银行等庄家控盘,风险自然不言而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