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猪肉咋成了全球经济的风向标?

(2012-01-17 10:44:42)
标签:

财经

    英国路透社日前报道称:中国的猪肉价格或很快与美国就业率一样,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经济指标。因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内需“很关心”,将其视为全球经济形势的重要指标。而关注内需的最佳途径,莫过于追踪主要食品的价格。随着,世界经济步入衰退期,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日子都不好过,国际大宗商品的熊市似乎难以避免,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的需求多寡,肯定会对世界经济的复苏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觉得,路透社把中国猪肉价格当作国际投资者关心的指标这没有错,但客观来讲,中国猪肉价格上涨只是影响到了国际农产品价格需求。他们似乎还漏了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关心度”,因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了,就可以带动以原材料为主的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集体走高,这对于掌控大宗商品话语权,向中国提供原材料的国家而言,那才是谋利的大事。

    中国的猪肉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风向标?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猪肉几乎是每天的必须品,而且猪肉价格的走势决定了中国通胀水平的高低。这不仅是中国人对猪肉的偏爱关系,更是猪肉在中国的CPI中所占的权重虽然只有10%左右,但是猪肉价格对其他农产品的主导地位无可撼动。如果猪肉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一起上涨,将会对中国CPI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也可以说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也要看猪肉价格的脸色。

     而且,中国猪肉价格的涨跌已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于2006年生猪蓝耳病蔓延导致存栏数骤减,再加上饲料价格大涨,使得养猪户积极性受挫,生猪供应量紧缺,导致猪肉大幅上涨,2007年国内通胀水平一度达到8.7% 。随后,政府在2008年对养猪户进行了补贴,使得农民一窝蜂的都去养猪,并加大了对生猪的进口,结果导致猪价虽然降下来了,但是很多养猪的人亏损惨重,养猪户的积极性又遭受打击。事隔不到二年,2010年初猪肉价格又涨上去了,中国物价指数又开始呈现一波上涨趋势。

     在2011年,为平抑国内日益高涨的猪肉价格,满足中国民众的猪肉价格消费,中国猪肉进口达到55万吨,比2010年增加10万吨。正因为中国对猪肉价格需求的加大,也带动了国际农产品一直处于高位。这个情况说明了:在全球一体化中,猪肉供应不仅是一国的问题,而是牵动全球的“经济棋子”。现在中国大豆、玉米主要已经依赖进口,如果隔三差五的连猪肉都要依赖进口,那对国际投资者而言,将是重大利好。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对全球经济影响也很大

      2008年全球发生了金融危机,各国央行纷纷开动印钞机,但是真正让这个危机得到延迟的就是中国的“需求”。要不是当年中国政府打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9万亿信贷投放和重振房地产业,国际大宗商品走势能这么牛?别的咱不说,单举石油为例,本来200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一路下跌至30多美元/桶的低位了,一看到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上升,国际原油价格二年不到就飙升到100美元/桶以上。所以国际投资者不仅要关注中国的猪肉价格,更要关注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否会重启。只要中国的内需上去了,立马会减缓世界经济下滑的痛苦,并会加快其复苏的进程。

     不过虽然2008年中国启动了内需,给国际投资者以喘息之机,还给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带来难得的大牛市。但是,这种内需由于是依靠政府投资和重新启动房地产,使得今日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和房地产泡沫久拖不决,以及本该解决的产能过剩问题不仅没缩减而且越搞越大。应该说当年中国重振内需,对中国而言后遗症正在不断显现,而对国外大宗商品的投资者而言,倒是一次绝佳赚钱良机。

     路透社把中国的猪肉当作世界经济的风向标并不全面,因为中国猪肉价格再涨,最多也只不过带动了猪肉的进口量,从而使国际农产品价格在全球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获利有力支撑。而如果中国再次重启新的一轮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则对所有以原材料为主的国际大宗商品无疑是一大福音,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掌握着国际原材料定价的话语权。不可否认,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内需是否扩大的确是国际投资者关注的目标,只要中国启动内需对世界经济复苏就有利。不过中国的内需是要建立在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之上,因为靠政府和房地产投资搞出来的内需,最后只能是肥了别人,损了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