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重庆啤酒事件中亏得最冤?
(2011-12-22 10:19:59)
自12月8日复牌起,重庆啤酒经历了9个跌停后于昨天终于打开了跌停板,并且盘中最高涨幅超过了9%几近涨停,至收盘时报收31.61元,微升0.7个百分点。在这次下跌过程中重庆啤酒的市值,也从停牌前的392.33亿元,大幅缩水至151.93亿元,市值蒸发了240.40亿元。机构们疯狂甩货,重伤大成基金即使现在想
“脚底抹油”乘机开溜,恐怕也很艰难,这使得购买大成基金的基民们也叫苦不迭。
在这次下跌过程中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重仓其中的大成基金了,根据易天富基金数据显示,被套在重庆啤酒里的几只大成基金在重庆啤酒9跌停期间损失极为惨重,其中大成精选净值下跌最多高达9.19%,大成景阳排名第二净值下跌8.53%,在重仓重庆啤酒的几只大成基金中亏损最少的大成优选也下跌了6.35%,如果重庆啤酒继续跌下去大成能否继续开业也将成为问题。
其实,大成基金遭遇“踩雷”事件的惨痛教训也不止这一次了。在10年前的银广夏事件爆发时,大成基金旗下的两家基金也曾因重仓持有该股而遭受重大损失,当时这两家基金向基民们作出了深刻检讨。现在看来大成基金乃至中国的很多基金管理公司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并没有吸取在银广夏方面的投资失败的教训,而且这一次大成基金给基民们带来的损失可能还要比当年的银广夏更大。一斑窥全豹,从大成基金在重庆啤酒上折戟,也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募基金的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根据大成基金的解释,公司旗下的公募基金合计持股虽然较多,但未超过10%,由于同时还有专户资产介入其中,因此大成旗下公募基金、专户资产的合计持股虽然超过重庆啤酒10%,但却不在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当中。不过即便是如此,像大成基金在重仓重庆啤酒时,也要出于对基民的负责,不能光听分析师和媒体的一面之词就对其进行投资,为什么不去实地考察一下,看看重庆啤酒究竟有没有其所称的投资乙肝疫苗企业所带来的高成长性?如果大成基金只靠分析师和媒体的一片之词,就大举持股重庆啤酒,这样的举动和散户有啥区别?
再次,像大成基金公司这样的旗下数只公募基金集中持某一只股票的基金公司还有很多,万一这只股票出现了问题,会给整个基金公司和基民带来重大损失,即使是普通投资者也不会把鸡蛋大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吧。当年国泰基金公司旗下的数只封闭式基金也集中持有双汇发展这只牛股。最后旗下各基金其净值的涨跌严重趋同,根本没有什么差异性。现在很多基民对当前公募基金的根据基金规模提取管理费的制度十分诟病,称如此旱涝保收的做法,才使得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经理不思进取,持股雷同,在重仓某只股票时,也不加以严格审查。所以,我认为公募基金的收益必须要与其业绩挂钩,基金公司必须要与基民们“患难与共,风险共担”,这样类似大成旗下基金集体踏雷事件才会较少发生。
最后,大成基金此次集中了旗下9只基金共同持有重庆啤酒,显示出孤注一掷的气势。但是,这种操作模式就像当年操作银广夏一样,已经埋下了违规交易的嫌疑。重庆啤酒长期鼓吹其在乙肝疫苗研发上的成长前景,其股价也因此步步高升,这些基金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当年的基金黑幕事件中,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几只基金共同持有某一股票,利用“自身对倒”、“双向倒仓”手段拉升股价的事实得到了揭露,今天大成基金旗下的这些基金在重庆啤酒事件中是否存在此类行为?恐怕需要管理层好好查一下。大成基金在重庆啤酒上的“折戟沉沙”是自食其果,但它给整个市场秩序造成的破坏却是难以忍受的,给基民们带来的创伤则是巨大的。
此次重庆啤酒事件从表面上看,损失最惨重的是大成基金公司,但是亏得最冤的就是购买大成基金的基民。所以作为管理层,应该通过此次事件,拿出二项举措:一是打破公募基金公司无论“罕涝保收”,均可以提取管理层的做法,让公募基金公司的收益直接与其效益挂钩,唯有这样基金经理才能真正担负起维护基民利益的职责。二要重申价值投资理念,严禁基金进行利用“自身对倒”、“双向倒仓”手段拉升股价,并拿出惩罚的细则,对基金的内幕交易也实现“零容忍”。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