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近期连续下挫,投资者除了对市场圈钱过甚颇有微词之外,还对最近证监会官员在很多场合中表示:“国际板准备就绪,随时可以推出”很是恐惧。反对者认为:“现在国内已经有大量的企业正排队等候上市融资,如果再推出国际板岂不让A股更加失血?”赞成者认为:“国际板推出可以引进在海外上市优质的红筹股和外资股,不但可以拓展国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还可以对国内上市公司起到一个表率和引导的作用。”
但事实的情况是,A股市场每闻国际板要推出的消息就暴跌,继4月28日暴跌4%,5月23日暴跌2.92%,6月9日暴跌1.8%,7月2日暴跌1.01%之后,最近媒体又在为即将推出的国际板大造声势之时,11月16日A股又再次暴跌3%,而且这种颓势一直持续至今。那么为什么尽管国际板的推出是“只听声音,未见其人”,但却会让投资者惊慌失措,割肉出逃?我认为,国际板推出本身对A股市场不构成利空,因为欧美股市也允许境外优质企业登陆上市,但是目前A股市场各项制度还不健全、监管力度有待加化的情况下,如果贸然推出国际板,对A股市场就会构成不利影响。
提起国际板很多投资者都会想起中石油H股回归事件,大家就会对国际板的推出充满恐惧。因为中石油当年也是从H股回归A股的大公司,之后就带动A股出现了从6000多点跌至1664点的崩盘行情。毫无悬念,未来率先登录国际板的股票必定是在境外或香港挂牌上市的大公司——红筹股和外资股。如果说当年中石油H股向A股的回归给投资者带来的是伤痛,那么在目前中国股市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推出国际板,是否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创伤呢?
国际板会否像中石油那样在分红上内外有别?
2000年3月30日,中石油对外宣布H股发行价每股1.28港元,市盈率10.93倍,融资额29.916亿美元。到了2007年中石油H股股涨幅近988%,并按净利润45%每年派息两次,股息加股价共涨了10倍多,所有投资中石油H股的投资者都赚得盆满钵满,毫无疑问中石油H股对于港交所而言也是一家优质好公司。而2007年中石油在A股市场挂牌时,给予A股投资者的让利发行价是每股16.7元,市盈率22.44倍,融资额668亿元人民币。当时若以开盘价买入,不仅购买者全部套牢,而且最大的亏损均达到78%,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中石油给A股投资者分红平均不到3%。
同一上市公司却在二个不同市场中给投资者的回报为何会出现厚此薄彼?因为成熟市场“既重融资,也重回报”,监管部门鼓励上市公司重金分红,把上市公司是否给投资者分红纳入了退市标准和再融资前提条件之内,而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是否给投资者分红最近才被监管部门逐渐重视,但是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强制约束力。如果国际板推出后,登陆的红筹股和外资股还是像现在的创业板那样以三高发行(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融资额),在分红回报方面不设最低标准,那么中石油在分红上内外有别的事情,未来还会发生。更让人忧虑的是,外资企业若利用A股市场制度上的漏洞,把中国资本市场超募的大量资金流出中国,我们该如何进行监控?
海外资金操纵其H股推高A股发行价怎么办?
当年,中石油回归A股前,海外资金操纵其在H股股价,进而推高A股发行价的做法,会否在国际板上重演?2007年9月20日,证监会宣布,4天后发审委将召开发审会审核A股IPO申请时,中石油H股价格突然暴涨,到四天后中石油顺利通过发审会时,其H股股价已从此前的10元港元上涨到12港元。到中石油A股定价之时,其H股一度攀升到20港元附近。既然H股股价水涨船高,其A股发行价自然也要以此为参照,最终中石油A股发行价敲定为16.7元,是H股发行价的十倍以上。而在中石油上涨过程中,其A股主承销商之一的瑞银证券的母公司瑞银集团在内的国际和香港炒家,均从恶炒H股推高A股发行价中获益很多。当年A股指数从6000多点跌到1600多点,恐怕与中石油高价回归A股市场后拖累也难脱干系。
值警惕的是,这一现象在中国人寿、建设银行这些A股发行过程中都曾出现。如果未来红筹股、外资股登陆国际板时,国际和香港炒家都如法炮制,A股投资者高位接盘再次重演中石油式的恶梦咋办?现在看来仅是在香港,中国的红筹股就有中移动、中海油、中国联通、中信泰富等20多家企业准备上国际板,如果再加上汇丰控股、东亚银行、长江实业以及在纽交所上市的可口可乐等国际企业都对国际板推出跃跃欲试。一个中石油的回归就可以拖累A股出现崩盘,那么以上这些公司的高价上市,必然会大量分流A股市场的有限资金,他们将把A股指数引向何处,我们不得而知。
所以我们在推出国际板前,必须要对新股定价制度进行完善,要避免创业板上市公司动辄40倍市盈率的不合理定价,要知道这与港交所和纽交所新股上市只有7-8倍的市盈率相比,发行价还是明显太高。所以我们的发审委以及监管部门一定要国际板开板之前,参照国际标准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国际板上市公司的定价制度,让中国的投资者不要像当年中石油回归那样,在高位接货,最后陷入亏损累累的惨境。
国际板可以引进红筹股回归和国外优质上市公司这没有错,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强制分红制度、新股定价制度、投资者保护机制这一系列体制还没有完善,尽管我国证券市场的IPO规模已经世界第一,但股市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市场,所以要推出国际板前,必须把这些制度都完善了,还要在股市和经济处于上升之际时推出才会对A股市场影响较小。要是现在如证监会官员所说的“随时随地都可以推出”,那么A股市场将会以暴跌的方式投票,表示其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