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美美真能“三天毁掉红会一百年”?

(2011-11-16 15:00:26)
标签:

杂谈

  据媒体披露: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近日作了“慈善革命:都是‘郭美美’惹的祸?”的主题演讲,说:郭美美事件三天毁掉红会一百年。“一个有着107年历史的红十字会,怎么会在一个小姑娘郭美美的冲击下产生这么大的问题?我很震撼,也在深思。”

 “郭美美事件”让红十字会很受伤,也很委屈,相关负责人没有采取回避的态度,反而在媒体上直面如此敏感问题的勇气可嘉。因为唯有勇于面对“郭美美事件”,唯有深刻反思寻找问题症结,才能让红十字会走出信任危机。不过若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事件三天毁掉红十字会一百年”就证明了其反思的思路上有问题。“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红十字会除有能力自已毁掉自己的声誉外,没人有这个能量让红十字会深陷信任危机。

 众所周知,早在“郭美美事件”之前,红十字会系统就已经暴出“万元餐”的丑闻。在“郭美美事件”之后,红十字会系统又曝出“公款买内裤”等丑闻。虽然说红十字总会与地方红十字会“各自为政”,但大家打着“红十字”的旗号,属于同一个系统,必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红十字会不堪一击,源于民众对整个红十字会系统的信任问题已经到了十分脆弱的地步。

  其实也不仅是红十字会不堪一击,其他公益性组织同样也面临信任危机。究其原因在于,公益组织理应是“鱼缸里的金鱼”,但我们的公益组织几乎裹得严严实实。据民政部下属机构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称,在经历了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多次损赠井喷后,约有75%的公益组织“完全不披露或少披露信息”。不少慈善人士称在其捐款之后,却不知自己所款项用于何处?谁又因此受惠?

  一方面是公益机构不积极披露信息,另一方面又曝出各种负面新闻,公益机构的信任危机不起来才怪呢!即使在“郭美美”事件之后,红十字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试运行,依然错误百出,这如何让公众重新信任红十字会?如果中国“红十字会等公益机构真正做到信息及时披露,明细账目透明、公开,那“郭美美”事件根本冲击不了中国红十字会。所以红十字会的领导应该把反省的思路放在让信息彻底透明起来,以便接受社会的监督检查。

红十字会等公益机构的信任度之所以不堪一击,除了其本身发布信息不积极外,中国公益事业整体缺乏一个健全的强度披露的制度。比如,美国绝大多数州都规定公益机构必须向州总检查长提交年度报告,包括机构现状和人员变动等情况。也就是说,美国公益组织不但要向社会披露信息,还要向司法机构定期披露信息,带有明显的强制色彩,否则就要遭到严厉查处。反观我国的公益机构,不仅不向社会披露信息,也不向司法机构提交报告,更不见因信息遮掩和公布虚假信息而受到查处。试问,如果“郭美美事件”发生在美国,根本不会有机会把公益机构给毁掉。

 在“郭美美事件”之后,有关部门正在采取补救措施,来挽回民众对公益机构的信任危机,并由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负责的“中国公益慈善信息报送平台”建设正式启动,预计明年上半年也将投入使用,明年还将出台公益慈善捐助信息管理办法,届时将强制规定公益组织均须公开慈善捐助信息。但这样的制度建设已远远滞后于“郭美美事件”,要重塑民众对公益机构的信任,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现在看来,不要说三天,哪怕三秒钟都会毁掉你的信誉,而要建立起这个信誉则需要很久很久。

   由于慈善法、捐赠法等重要法律呼吁多年不见踪迹,仅靠“中国公益慈善信息报送平台”和“公益慈善捐助信息管理办法”能否推动所有公益机构信息彻底公开,这还是一个未知数。我认为,只要公益信息披露有瑕疵,或者公益机构的监管制度不健全,未来还会有很多类似“郭美美”事件而毁掉中国公益事业在人们心中声誉,因为公益机构是不允许有污点的,公益信息是不允许被遮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