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版“金九银十”将成开发商美好回忆?

(2011-09-01 14:11:15)
标签:

财经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冷热不均,一线城市由于限购令的影响成交低迷,而很多投资者想趁着二三线城市的限购令出台之前赶上最后抄房的末班车,所以最近二三线城市无论从房价和成交量来看,都已经开始放量。对于开发商来说,今年的“金九银十”可能很难再重现往日的“盛宴”了,也就是说好日子到头了。

     尽管不少专家对“限购令”持保留看法,认为政府不应该通过行政手段过度干预市场,但从已经实行限购的几个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来看,政策调控效果显著,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基本被遏制住。可见,当限购政策在二三线城市铺开之时,必定会中国城市房地产指数产生影响,楼市的拐点为时不远。纵观所有楼市调控政策,唯有限购令真正让房地产去投资化。早先有媒体报道,嗅觉最为敏感的温州民间资本正在逐步撤出房地产市场,一些一线城市出现了退房潮。

     由于限购令的到来,房地产市场购买力的一下萎缩令开发商叫苦不迭。据已经披露今年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万科与招商地产的财务数据显示,万科的存货余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54%,招商地产存货余额同比增长31%。据WIND资讯对38家房地产企业统计显示,存货同比增长逾四成。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销售压力。在未来预期也将限购的二三线城市,有可能开发商会趁着“金九银十”之机,演绎出一场降价销售“看谁抛得快”的市场游戏。

     事实上,政府部门早已注意到了资金供给与房价之间内在的关系——开发商手中钱越多,就越不肯降价,反之则会加大推盘的力度,打折抛卖。由此,管理层在有意无意间使上市房企在资本市场上再融资无望,银行对地产商的开发贷款与流动资金贷款审批趋严,加之房地产信托利率都在二位数以上和监管部门审批门槛的抬高,这令大多数开发商手中已无太多筹码与市场博弈(除非去借民间高利贷,但高利贷只能用作救急,而不能用来投资)。降价销售、盘活资金,以避免资金链断裂或许就是地产商能存活下来的不多选择之一。对于政府部门的决策者而言,只要向市场传达出政策调控的长期性的信息,必会使地产商降低盈利预期而降价销售。

    客观来讲,若要将房价降到民众所能承受得起的合理水平,光靠限购、限贷、限价等政策肯定不够,还需要有一些有效的制度性举措予以配合。现在的房价之所以高得远离民众的承受能力,就是中国的投资性购房行过为度。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前几年就有某地方原政府干部在京购房35套。可以说正是这种投资行为,才导致“有房没人住,有人没房住”的不和谐现象存在。而针对这一状况,仅靠限购令是无法让那些投资性存量房的成本抬高,进而降价投向市场的。所以房产税对拥有二套以上存量房的征收很有必要。

     近日,有传言称,某地出台了一个政策——按照房产买卖差额征收20%个人所得税。此后,该地方政府地税局否认了这一说法,不过这种在流转环节征收类似资本利得税的做法,或许是抑制投资性购房,使其暴利得到抑制的切实可行并且有效的税收征管办法。

     在房地产调控,尤其是限购令波及二三线城市的情况下,今年的“金九银十”对于开发商来说充满变数。如果限购的二三线城市一下多了起来,那开发商的期盼将落空,如果宣布限购城市一时没有这么多,那么部分投资者可能在限购令出台前,就会赶一下末班车,开发商还能看到一抹余辉。不过即使如此,今年的“金九银十”多半会被限购令给打散,即便开发商在限购城市打折促销,其效果也有限,因为去投资化后,有资格买房的群体正在大幅度减少。往年楼市的“金九银十”注定是开发商心中的美好回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