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石油巨头为啥老念亏损经?
(2011-05-24 09:30:27)
5月18日,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因为一季度炼油亏损61.32亿元,中石油副董事长、总裁周吉平认为:是国内成品油价不到位以及国际原油价格过高造成,而天然气价格过低也是罪魁。不止是中石油一家亏损,中石化在一季度也亏损5.76亿元。为缓解炼油板块的成本压力,中石化、中石油已向监管部门建议,要求减免成品油消费税。那么作为两大垄断业巨头,真的亏损惨重吗?
石化双雄并不是只靠炼油业务吃饭
由于我国对外石油依存度高达55%,国际油价上涨过快,中石油、中石化今年一季度在炼油环节上出现了巨亏。但是石油石化两巨头并不是只靠炼油一个业务吃饭。作为国营垄断巨头,他们控制着石油从勘探和开采到化工整个工业链。也就是说当原油价格高企,炼油亏损时,开采业务、化工业务必然盈利;当原油价格下降,开采利润下滑时,炼油板块必然盈利。我真弄不懂,为什么中石油、中石化总抱怨炼油亏损,而不讲石油开采和化工方面的厚利呢?
数据说明一切,当石油垄断巨头们在抱怨炼油亏损时,企业总体盈利基本仍保持两位数增长。根据两大石油巨头2011年一季报,尽管炼油出现亏损,中石油仍获得370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3.9%;中石化则净赚205亿元,同比增长24.49%,利润增幅大大超过了中石油。我们以一季度90天计算,两大石油公司约日赚6.38亿元。
如果中石油、中石化只有炼油业务这一项,他们的抱怨或许还有些道理,如果中石油、中石化的业务覆盖了全产业链,那请你们把盈亏都说全了,每个环节的成本构成、盈亏情况都说明了、公开了,再抱怨。尤其是中石油,掌握了绝大部分国内原油,为了建立一统江湖的“石油商业帝国”在炼油领域大肆扩张,这是为了公众和投资者的利益,还是为了其垄断地位?
我国炼油行业缺乏竞争机制
如果炼油真的如石油巨头们所讲的亏损严重,那么炼油市场为什么不让民企进入?按照去年的数据,民营炼油厂有60多家,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和西部地区,一年炼油能力将近1亿吨,但因为没有油源供应,开工不足导致实际炼油量大概只有5000万吨。如果石油巨头们觉得炼油无利可图,那么可以让民营炼企自己找油,自己炼油参与竞争如何?
不仅民营炼油企业闲置,就是民营储油设备也大多闲置。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工作分工的通知》,第八条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虽然这是国家石油储备体系首次向民企开放,可惜步伐仍然缓慢,大多数民营企业仍无法涉足石油行业,两大巨头垄断依旧,行业竞争更无从谈起。
目前全球原油价格下挫,关上了成品油上调的窗口,反应灵敏的民营炼企在国际油价大幅下挫后,第一时间下调了成品油价格。而过10天以后,两大石油巨头某些地方的加油站才开始打折促销。从中可以看出石油巨头的傲慢与反应迟缓。这也是炼油行业缺乏完全的竞争机制有关。
石化巨头缺乏调控油价的基本能力
面对周期性的油价波动,公众希望石化巨头们展示市场调节能力,低价时大量进口储备,以平抑波峰。但是石化巨头在国内外上市圈钱时,原油价格处于低位,但他们却忙于把从资本市场融资的钱,用于国内扩张,以维持垄断地位。金融危机爆发时,国际原油价格从高位147美元/桶,一路最低跌至34美元/桶时,我们仍然没有看到石化两巨头有大量进口储备迹像。相反,在国际原油价格高涨(突破100美元/桶),国内频现油荒时,我们却看到了其出口量增加。当然石化巨头们说是来料加工,但有时会遇到发改委下令暂时取消出口的禁令,可见这不仅仅是来料加工这么简单。
鉴于全球油价近日下挫,石化巨头们无法通过上调成品油价使开采与化工板块盈利,中石油一会儿以炼油亏损严重为由而呼吁天然气价格翻番与国际接轨,一会儿又向监管部门提出要求减免成品油消费税。但是我觉得只有把石化双雄的所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成本构成与赢亏情况都公开了(包括天然气的赢亏),再谈进口天燃气的亏损问题。退一万步讲,即使中石油、中石化在进口天然气、炼油方面亏损了,也可以通过其在国内石油行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进行弥补,作为肩负重大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被称之为共和国长子的石化双雄,本就应该把某些产业上的亏损在自己的内部消化掉。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