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房企借壳上市的大门行将关闭?
(2011-05-17 09:12:29)
中国证监会于13日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新规定对借壳上市公司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趋同标准,拟借壳资产必须持续两年盈利,并且净利润累计超过2000万元。那么借壳上市为什么一直被市场所诟病?证监会此时发布上市公司重组新规,提高借壳公司的上市门槛有何背景?
借壳上市为何被市场所诟病?
所谓借壳上市,就是一家公司透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并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从而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由于正常的公司上市需要连续三年盈利,而借壳上市先前门槛极低,又无需通过审核,这使得“借壳上市”往往成为某些运作精巧的资本,追求事半功倍上市功效的捷径。
一直以来,借“壳”上市的长期业绩表现是投资者更为关注的问题。去年刚刚完成借“壳”上市的一家公司,2010年年报每股收益达0.6元,但今年一季报却出现了亏损,借壳不到一年业绩就变了脸,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不过这次新规除了提高借“壳”上市公司的门槛,还强化了财务顾问对实施借“壳”上市公司的持续督导,要求财务顾问对借“壳”上市完成后的上市公司的持续督导期限不少于3个会计年度。
现在重组分为两部分,一是暂停上市之后的重组,一是正在交易股票的重组。当一家公司暂停上市了,股票没有交易,这时候的重组也就不太可能出现内幕操作提前恶抄的现象。而目前投资者最深恶痛绝的是,正在交易的上市公司股票公布因有重大重组停牌前的最后一段时间,股价总是能够不断上涨,很明显出现有人提前获悉内幕的信号,这才是资产重组的最大诟病所在,这也是管理层最应加以规范的地方。
管理层发布上市公司重组新规有何背景?
5月11日S*ST兰光发布公告称,银亿地产借壳S*ST兰光上市通过证监会批准。同时,新华联置地借壳S*ST圣方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除以上两家公司外,还有三家公司借壳审核已获通过,但因为房产新政至今尚未拿到证监会批文,分别为S*ST万鸿、ST东源及*ST华源。由鉴于此,市场纷纷猜测房企重组大门渐开,房地产调控可能会松动之际,证监会5月13日的新规提高借“壳”上市公司的门槛,浇灭了房地产公司拟借壳上市融资的幻想。
现在由于资金面紧缩,央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贷款收紧以后很多企业资金链开始出现紧张甚至断裂,因此尽管这些企业达不到证监会规定的新股IPO标准,但也想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融资,那么借壳上市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还有一些企业想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解决资金链紧张的问题,特别是房地产公司这种现象特别明显。
有些房地产公司现在资金链紧张就希望能够有上市公司或者外资能够注入他们的公司以解决资金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些公司本身自己就存在问题,然后又想通过“借壳上市”参与到资本市场中来,这样会把金融漏洞进一步扩大,造成蔓延和传染,所以参与借壳重组的公司资质或者资金融资情况一定要健康才行。所以证监会现在提高借壳上市的门槛的背景就在于此。
证监会对借壳重组的新规,让“借壳上市”的标准等同于新股IPO,新规不仅提高了借壳上市的门槛,把不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挡在资本市场之外。而且还斩断了中小开发商想通过“借壳重组”解决融资困境的幻想,贯彻了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进一步执行。相信随着下半年新开发的商品房的集中推出,开发商的信贷收紧,以及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大门关闭,开发商的资金链面临断裂,届时房价在经过长期僵持阶段之后,出现拐点的可能性非常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