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外三板市场的经验并非都值得借鉴

(2011-04-07 09:40:29)
标签:

股票

    据报道,新三板扩容的总体方案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不久,中国证监会就将会公布实施。新三板(场外市场)将产生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性第三家证券交易所。有市场人士认为:在创业板退市制度方面可以借鉴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那么海外的新三板市场建设经验是否也该成为中国学习的范本呢?

     但是我认为,虽然中国在完善新三板市场制度建设时,不能完全否定美英等地区场外市场的作用,不过对中国“新三板”而言,那也许不是很好的学习对象,我们不能照搬海外的新三板市场的制度,因为时至今日,他们发展得也不尽如人意,甚至需要警惕一些问题的发生。

     海外资本市场的现状

   美国股票市场是由一个主板、二板、区域性市场及场外交易市场构成的完整的市场体系。其中主板是以纽交所为核心的全国证券交易市场,二板是注重公司成长性的纳斯达克市场,而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则由OTCBB和粉单市场(Pink Sheets)组成。英国的主板市场是伦敦证券交易所,二板市场是AIM;最底端更初级的三板市场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未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市场——场外市场(PLUS)多层次的体系组成。

    与纽交所以及纳斯达克相比,美国的三板市场(OTCBB)市场门槛很低,主要是接收从交易所退市的公司;而英国市场上,主板标准上市的要求包括最低25%公众持股比例、最低市值70万英镑等,创业板AIM市场上市门槛更低,无最小发行规模、最低公众持股比例的限制,只需要上市公司连续二年盈利即可。而PLUS(三板市场)的准入门槛更低,层次更初级,甚至可以接纳暂无赢利、初创的高新科技企业。

    海外三板市场不是我们学习对象

    □ 同样称三板,定位有区别

    美国的三板市场是OTCBB和粉单市场构成,主要是给退市公司提供挂牌的地方。有资料显示,在OTCBB的上市企业想融资并不容易。而我国的三板市场功能定位则更宽泛:首先,新三板企业服务对象应是处于初创后期、有技术、有产品、有一定盈利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给这些企业提供融资通道,以促进其发展;其次是对于中小挂牌企业在经过报价系统的孵化、培育,达到相关条件后,可由主办券商作为保荐人,推荐其进入中小板、创业板等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

    □海外三板门槛太低

    在海外的三板市场采取的是注册制,企业上市的门槛非常低。美国的资本市场所倡导的是“任何企业都可以上市,但时间将说明一切”,美国三板市场的现状是:具有较低的准入标准,给更多企业机会;达不到要求便退市。不仅如此,美国的OTCBB市场的监管力度很松,同时一些辅助公司转板的中介机构也很不规范,从而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美国证监会调查、投资者控告的现象并不少见。

    而中国的新三板市场绝不能走别人的老路,应该强化主办券商的权利和责任,要做到挂不挂由券商说了算,而符合不符合上市标准由管理层来监管。我认为新三板市场挂牌的标准应该适当高一些,不应与创业板上市标准差距太大,更不应该学习美英采用极低的上市门槛,这样会乱套。

    □美英三板市场转板不容易

    尽管大名鼎鼎的微软、思科公司曾经都是从美国三板市场——OCTBB走出来的。但是美国三板市场上的公司想要转板纽交所或者纳斯达克,其标准比IPO标准还要高,虽说在三板市场的企业可以申请进入更高一级的市场,但是转板难度很大。一般来讲,退市公司在OTCBB市场上成为壳公司,让一些达不到交易所上市要求和不愿意承担交易所上市成本的小公司在三板市场借壳上市,再转到交易所,但这种借壳转板成功的几率不并大。

    而我国的新三板扩大试点范围,就是想让一大批在三板挂牌的高新科技企业经过孵化、培育达到相关条件,即被推荐进入中小板、创业板等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管理层希望更好地发挥新三板市场成为更高层次市场的蓄水池功能。所以美英的新三板转板难度高于其IPO标准显然也不值得借鉴。

    尽管美英成熟资本市场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美国的三板市场——OTCBB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市场,而且中国与美国在在上市的制度上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新三板市场与OTCBB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我们应该借鉴海外市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去粗取精”,并不能全部把人家的一套全盘接纳过来。可以这样讲美国的三板市场并不是我们学习的好对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