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市值排名世界第二说明了啥?
(2011-03-31 09:27:45)
美国BIG投资公司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大陆市场占全球股市市值的7.38%,位列全球第二,首次超过日本份额。该报告称,自2005年开始,中国股市规模迅速发展,6年来市值增长超过5倍。2004年,中国股市市值还未排进全球前十,而当时日本就已经是第二大股票市场,贡献全球12%的市值。
但仅仅过了几年之后,中日两国股市市值就相差无几。尽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股市跌幅超过日本,令日本在一段时间内稳占第二的位置。但随着今年3月11日在日本发生的大地震,导致该国股市市值迅速蒸发20%,虽然随后股市略有反弹,但其总市值仍首次被股市超过。
无独有偶,就在前几个月,权威机构公布:中国的经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时我在想,如果中国的人均GDP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才是真正值得庆贺的。而中国A股股市市值超过日本,坐上了全球第二把交椅,反而要让人发问:中国A股市场扩容的速度是否过快?A股市场“重融资,轻回报”的格局何时才能做到调整平衡?
我认为,中国股市市值排名世界第二,恰恰说明了A股市场的定位出了问题。如果说20年前,股市是为国企融资解困而设,时至今日,股市为融资服务的宗旨依然没有改变。如果把融资功能始终做为中国股市的主要功能或者唯一功能,那么中国股市市值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那就并不令人惊讶了!
长期以来,中国股市形成了“重融资,轻回报”而沦为圈钱市。就在2010年,A股市场的融资总额高达1.02万亿居世界股市首位,而同期的上证指数却下跌了14.31%,在全球股市中跌幅第三,有将近70%的投资者出现年度收益率为负。而从过去的20年来看,中国股市融资额高达3.7万亿元,但上市公司给予公众投资者的分红却不到4000亿元。A股融资最牛与表现最熊,两大极致之间,无疑再次折射出对于股市定位出现了偏差。我们过于强调了股市市值扩容,而没有重视A股市场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正是基于对融资的过度重视,所以中国股市制度设计都是为融资服务的。比如,为了达到最大化融资的目的,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也处于一种分裂状态。让75%以上的上市公司股权处于一种不流通状态,而只是让不超过25%的股权在市场上流通,这样可以抬高新股的发行价格,同时也抬高了二级市场股票的价格,以便为上市公司进一步高价再融资服务。尽管2005年中国股市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但新股首发时75%以上股份不流通的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变。又如,新股发行制度实行片面的市场化发行,使新股发行沦为赤裸裸的“圈钱”工具。正是在这种制度下,2011年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高达77.88倍,其中11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超过100倍。这在世界各大主要股市中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股市市值排名世界第二,与中小投资者关系并不大,与世界成熟股市比较无论在制度建设、监管力度、投资者回报方面都相去堪远,只能说明A股的扩张速度之迅猛世所罕见。A股市场不仅是融资的场所,与此同时也应该是投资的场所,只有融资功能与投资回报功能并重,这样的市场才能真正走出长期牛市行情,而过度“重融资,轻回报”只能沦为“圈钱市”,这样就算是市值排名世界第一,又当如何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