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周时间,家乐福在中国区的11家门店被处以约550万元的罚款,这可能是中国
零售业
有史以来最高额度的罚款。然而,在家乐福遭遇如此危机时,其全国一些门店还存在虚假价格问题。家乐福中西部地区媒体及品牌总监对此作出回应,他承认商场管理有疏忽,更新价签的速度太慢。家乐福在管理上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像家乐福这样作为全球零售巨头,为何在中国接二连三出现虚假价格事件呢?
家乐福管理出现了致命的漏洞
没有一家零售商会故意损坏自己的名誉,使自己的客流下降三分之一,家乐福不是不想改,而是管理上已经失控,可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全国这么多家门店全都改好,几乎不可能。现在看来家乐福价签标低价结账收高价行为并非其故意欺诈客户,而是其管理上存在问题。
首先,家乐福原有的多名比较能干的区域级别的管理人才相继离职,同时也流失了一批店长,这造成了管理上的真空期。如果缺乏优秀的管理人员,当商品标价不及时更新时,就缺乏必要的监管,很容易出现标价与条形码不符合的情况。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家乐福由于人才的流失,造成了中高层管理人才的极具匮乏。
一般像家乐福这样的门店需要的工作人员大约要500人,除去厂方的促销员,直属于卖场的人员绝不能低于300人,然而现在这些大型超市为了节省成本,大量使用促销员,甚至部分家乐福门店的厂方促销员与卖场直属人员配比是1:1,直属人员的减少使得家乐福完全没有足够的理货人员去管卖理卖场本身的理货和标价,而促销员只管自己的促销产品,则只计算他们可以从销售抽拥中得到多少收入,因此,很多门店就会出现电脑系统价格已提高,但货架上的标签长期没有更改的奇怪景象。而理货人员的缺位,也造成货物摆放错位、价物不符的混乱情况。
不仅如此,除了家乐福一线员工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严重,更要命的是涉及公共关系的管理人才也严重缺乏,这不仅造成家乐福目前在多方公共关系上处于少人甚至无人管理的状态。比如家乐福在本次事件发生后,对消费者号称赔偿,但执行不够,对媒体除了一份声明也没有再多实质解释,这些都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声誉。我认为,家乐福在公共关系处理方面,没有及时采取积极的姿态和真实的补救措施,来把对自己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层面。如果家乐福未来不及时补充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和企业公共关系方面的人员的话,可能以后的麻烦会更大。
违法成本太低,是家乐福屡教不改的主因
尽管这次,家乐福在中国区的11家门店被处以约550万元的罚款,但对一家全球零售巨头来说简直微不足道。我认为处罚过轻是造成其违法成本低廉,而不及时更正自己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法律缺乏真正的惩罚性赔偿,除非是对人身安全有特别影响的制造商或者出售商必须善尽注意义务外,对其他发生诸如伪劣产品或价格欺诈等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不像欧美国家的零售商要面对,一旦发生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就将面临着数百万美国甚至倾家荡产的巨大处罚风险。
再者,一些地方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为“全球500强”这样的光环所惑,对“跨国零售业巨头”的违法行为一般“眼开眼闭”,这客观上也助长了他们的“贵气”。在国内消费市场日趋升温的今天,“跨国零售业巨头”们只要上缴了一定的税收,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当地就业问题,当地政府一般都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行政的宽容度,但这种支持和宽容决不能突破法律法规的底线,更不能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之名,对这些企业的不法行为听之任之。
也不仅是家乐福,其他的品牌的跨国零售巨头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管理上和在违法时成本过低而屡教不改的问题。我觉得零售巨头们与其上缴大量的罚金,使自己声誉受损,客流量下降,倒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改进,把欠缺的岗位上的人员给补齐,并通过提高福利待遇,让这些在职员工群体能够基本稳定下来,这样零售业普遍出现的差错问题就会得到根本改观。而作为我们的监管部门,应该通过提高对他们的监管和处罚的力度,来倒逼跨国零售企业提高他们对中国客户的服务质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