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破发后的冷静思考
公募基金在破发时也会心疼,但其心疼的程度远逊于小散。这是因为,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与基金的业绩无关,决定于基金的规模。该他们拿的钱一分也不会少。我们现在该理解,为什么基金经理们无论多高的价格也敢申购。我相信,破发之上,券商心疼的程度也远逊于小散,因为他们该拿的承销费,可能会少一些但并不会少多少。我这才理解了,为什么无论多高的发行价券商敢于定了。证券发行中的利益分配格局,鼓励从高定价、从高报价申购而不鼓励合理定价、合理报价申购。新股破发,无疑教育了所有的投资者,但是这种利益格局不变,我们还将观察到,基金博傻式的价格申报和券商博傻式的发行定价。
如何改变这种利益格局?
我认为:新股破发的重大意义因为它教育了中小投资者;但光破发还不够,因为基金、券商在证券发行中的利益获取模式不改,游戏规则不改,“三高”的游戏或许会再次被玩起。
第一,现在确实到了要改革基金管理费计费方法的时候了。我建议基金的管理费、基金经理的个人收入,应与基金的投资绩效挂钩,与基金规模脱钩。试想如果公募基金的管理费和基金经理的收入与投资绩效挂钩,他们还会乱报价吗?乱报价就意味可能会产生浮亏,这直接影响到报价人的收入。
第二,如果券商因为定价过高而发行失败,它会损失声誉,因为凡是它承销的证券,市场都会不太敢买;它会损失未来的客户,因为委托它承销时,如果再次失败将会怎样?只有新股发行失败了,券商就会长些记性,券商就会为了避免发行失败而更为理性地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