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新股集体破发的元凶?

(2011-01-19 15:29:27)
标签:

股票

    自去年11月IPO新规以来,沪深两市一共发行上市64只新股,目前已有31只新股破发,破发概率高达48.44%。而进入2011年以后,上市的21只新股中,更是有14只新股破发,破发率已经上升到惊人的67%!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新股频频破发?谁又是新股破发的元凶呢?

     除了市场本身疲软造成新股破发的原因之外,机构网下非理性高询价也是“罪魁祸首”之一。自去年11月1日起《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施行以来,新股发行二次改革实施已有两个多月了,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完善询价过程中报价和配售约束机制,提高单个机构获配股份数量,扩大询价范围等等。由此看出,管理层最终的目的是要规范询价制度,完善市场体制机制,避免出现基金、社保等机构“漫天要价”式的询价方式出现。

     不过从目前实施结果来看,新规下的询价机制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就在1月18日,5只新股刚刚上市就齐齐破发,粗略统计:仅这5只刚上市的新股,就造成了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总共6000万的账面浮亏。所以有基民疾呼:“不要拿我们的钱,去询那么高的新股价了”。作为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应该是一群理性的投资者,而他们现在却在做不理性的事情!

     从参与询价者来看,被标榜为“价值投资者”的,它们的专业判断应该是不被怀疑的。那么,能够推动他们愿意给出高价的唯一解释就是,长期以来打新“博傻”的定式,就是新股必涨!打新可以有稳定的收益。于是乎一群理性的人,就得到了一个非理性的价格。当“博傻”模式不再起作用的时候,到手的新股或将成变成烫手的山芋。不过这样也好,通过新股破发,社保基金和公募基金的浮亏加大,可以让它们以后不再敢“漫天报价”

    同样我认为,关键点还是因新股的发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我们的询价机制应该有监管部门加以窗口引导,一只新股上市时除了机构报价外,如报价出现虚高的现象,则还需要证监会的发审委根据其同行的平均市盈率的高低进行窗口指导,如华锐风电上市后市盈率40%,而其同行的市盈率普遍只有20%,明显透支了其未来的成长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层应该出手加以纠偏。在询价过程中,除了扩大询价范围外,还可以采取报价高者得高价,报价低者拿低价,而新股发行价可取机构报价的平均值,这样各大机构就不敢乱报价了。

    新股上市后即破发,虽然看似是给一级市场打新者无风险赢利划上了句号,但从中也可以折射出,现在新股发行价格越来越高,发行价普遍定在市盈率70倍左右的不正常现象。要遏制这种现象的继续蔓延,监管层就应该适当的对新股发行市盈率进行监管和控制,新股询价不能完全市场化。对机构投资者在报价时,也要进行风险教育,让其回归到理性、合理的报价轨道上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