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须应对粮食金融化危机

(2011-01-17 10:47:40)
标签:

财经

     2011年1月12日,受利多的美国农业部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剌激,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大豆期货大涨至两年半来的新高。在全球粮食供需失衡且恶劣天气不断频发的大背景下,持续走高的粮价已经引发了联合国农组织对新一轮全球粮食危机的担忧,粮食价格指数已达到1990年以来的名义新高,在过去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了32%,甚至超越了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我们不禁要问,国际粮价究竟怎么了?是什么引发了国际粮价的上涨? 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恶劣天气是粮价上涨的主因

     虽然电影《2012》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近年来人们能够明显感受到地球的异样变化,全球极端恶劣天气正在明显增多,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10年,俄罗斯一场大火成了本轮农产品大牛市的导火索,虽然火已熄灭,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步伐。进入2011年,粮食主产区阿根廷面临百年一遇的旱灾、澳大利亚又遭受洪灾的侵袭,北半球的持续低温又给粮食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担忧,这些灾害对全球粮食价格必将构成严重威胁,而人们对粮价的预期,也是推动后期粮价上涨最主要的因素。

    粮食属性“金融化”是催化剂

    另外,流动性泛滥也正在成为粮价上涨的催化剂。由于美联储兑现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大量避险资金流入石油、黄金、粮食等大宗商品,再加上各新兴经济体自身货币也超发等原因,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粮食属性“金融化”将成为推高粮价的最大推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生物能源发展的不断推出,以及粮食作为商品在资本市场中的运作,粮食“金融化”的属性越来越明显和突出,与金融市场的关联度将越来越紧密。粮食期货在一定时间内被大量热钱肆意炒作,这不仅放大了粮食的实际价值,同时也加剧了粮食本身供求关系转变的不确定性和粮价的波动性。

     国际粮价将不断影响国内粮价

     截止2010年11月份,中国谷物进口量达551万吨,同比增长106%。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剧,虽然2010年中国大部分粮价涨幅与国际市场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如果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则国际粮价波动影响将会不断冲击国内粮价。由于粮价上涨很容易推动物价结构的上涨,因此中国决策层把调控粮价作为物价调控的重中之重来看待。近来为了应对通胀,中国政府打出了调控物价的“组合拳”,如抛出国储粮平抑粮价、打击农产品期货的过度投机氛围等。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长期来看,仍有一些推动粮价上涨的因素不容忽视。首先,中国的的可耕地、可耕地之人逐渐减少,农民惜售在近几年也越来越严重,这加深了我们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度。再者,国际粮价牛市热情依然高涨,由于其定价权不在我们手中,中国自然不能独善其身;最后,原油价格已突破每桶90美元大关,高油价时代会大幅提升粮食种植的成本;最后,国内天气也特别值得关注,山东部分地区和北京附近已很长时间没有雨雪降临!综合来看,2011年的农产品价格可能还会维持在一定的高位区间内运行!

    全球粮食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必须将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将粮食产业作为粮食工业去发展,在粮食产、供、销重要领域和环节完善产业链,着手培育现代化、资本化、金融化的粮食龙头企业,完成全局性的关键布点和掌控能力,让政府在粮食危机最关键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为此,中国也应该建立有关粮食金融政策、建立粮食产业发展基金、成立粮食投资和粮食储备银行,推进粮食贸易融资、大力发展自己的粮食期货/期权市场,加强国际粮食金融合作等,真正增强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的金融定价权和话语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