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宗商品价格震荡期远没终止

(2010-12-14 09:13:22)
标签:

股票

     由于受第三次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前几日一度突破了90美元/桶。自金融危机后,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波动起伏愈加剧烈,曾经一度涨至140美元/桶的石油,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跌至30多美元/桶,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重新爬到了90美元/桶附近。

    其波动如此之大,已经远远超出2004年以前的水平!我们已经不能用供需弹性来解释如今大宗商品波动的情况,只能说国际大宗商品未来还将继续巨幅波动,这就给投资者增加了投资的风险。纵观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周期,我认为可分为三个阶段:平衡期(1987至2004年)、分化期(2005年至2008年)和震荡期(2008年至今)

     在平衡期里,大宗商品的价格之间保持相对平衡,价格相互波动幅度不大;在分化期,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差距非常大,但没有整体的、同一方向性的大起大落;而在震荡期内,大宗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波动十分剧烈。国内前几个月的白糖、棉花、天胶,就是受国际同类价格波动的影响,也大起大落。

     现在我们看国内外大宗商品的价格弹性的因素由以下三方面组成:

     一、供需弹性。从供需基本面看,能源的需求价格弹性要远比农产品小。在分化期内(2005年至2008年),农产品因受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其供需方面的波动远大于能源类大宗商品。

    二、抗通胀性。从抗通胀的角度来看,贵金属的价格弹性比农产品小。在分化期内,美元的走弱强化全球通胀预期,“抗通胀”需求成为打破原有供需平衡关系的一股力量。无论从自然属性来看,还是从传统习惯来看,贵金属的抗通胀功能远远强于食品类大宗商品。面对“抗通胀”需求的升温,贵金属的趋势也远远大于其他大宗商品的反应程度。

    三、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替代品的多寡将会影响需求弹性的高低,如果替代品越多,需求弹性就越高。以石油为例,当石油价格涨至100美元/桶时,很多国家可以用玉米、煤炭来替代石油,这使得石油需求弹性变高,石油价格上涨速度会放缓。不过玉米、煤炭的需求会大量增加,价格也会跟着提升。

    与平衡期和分化期不同的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资本在不同商品品种之间的转换是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同时巨幅震荡的主要原因。现在,国际能源、农产品、工业原料的上涨,并不是需求明显恢复造成,而是受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游资在各种大宗商品之间频繁进出抄作,以规避通胀风险所致。所以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的政策,以及美元的贬值或升值,都影响着大宗商品市场的整体波动。

    那为什么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在金融危机后由逐渐分化变成整体联动了呢?我举个例子,美元的贬值,推高石油价格,当油价涨到一定水平时,高企的石油价格,会导致电厂使用相对便宜的煤炭发电,增加了煤炭的需求。此外,高油价会导致生物燃料成为运输燃料的补充,像玉米、蕃薯、粮食等农产品的价格也会跟着石油一起波动,而玉米、油菜籽会推高其他一些主要粮食作物的价格。因此,在这一内在的联系就可以解释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高度相关性,而在通胀的预期下,贵金属也是保值投资的方向,也会跟着能源、食品价格一起联动。

    由鉴于此,现在不仅是国内外大宗商品有着价格的联动性,更是各类大宗商品之间的联动性也日趋增强,只要本轮全球金融危机阴影没有走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量化货币政策不断推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期还远没有结束。当然国内大宗商品最近可能受政策调控的影响,但是一旦政策调控有所松动,国内外大宗商品的震荡期还将延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