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在中俄金融合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央行希望国际板能够尽快推出。而就在上周六(11月27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某个论坛上表示,证监会正在加紧研究推动国际板建设,着力解决相关法律问题。
两位官员近期对国际板的关注,再细想一下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提出的把热钱引入“池子”的说法,很多人认为国际板就是继存款准备金、债市、股市之外的另一个对冲流动性的“池子”。但是我认为,国际板这个“池子”在盛水之前,必须修膳牢固,不要像现今的创业板,筹备10年,推出后发现还不够成熟,漏洞百出。
由于国际板的推出要涉及到不同的金融监管部门,央行的官员想通过国际板来把游资引入国际板,相信证监会作为监管者也注意到到了这一点,正在积极推进。
不过证监会考虑的问题远比央行复杂的多:1、国际板推出是否会对股市带来供应方面的压力,对于证监会来说每年的新股IPO和再融资,已经给如今的A股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2、国际板的新股市盈率如何来定?如果还是像创业板那样的高市盈率、高超募显然会便宜了海外上市公司,所以制度方面的建设尤其重要。3、开通国际板后,中国的公司法要求公司组织架构必须有监事会和独立董事,而在国外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属于不同的治理结构,人家没有监事会来中国上市怎么办?
再者,即使明年推出国际板,最先引进的肯定是红筹股回归试点,然后再把境外优质的上市公司包括汇丰控股、纽交所、西门子等公司引入,这里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国际板的扩容速度如果过快,会使分流A股的资金;但是扩容进度逐步递进,那么其根本就起不到央行官员所说的“池子”对冲流动性的功能。
我认为,国际板推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在推出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池子”彻得天衣无缝之后,才能推向市场,这样很多类似创业板上不足的问题就可以避免。虽然央行官员急着希望尽快推出国际板,但是国际板的推出还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有待解决,估计国际板真正推出还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