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股市有所调整,不过商品期货市场却风光依旧,今日明星是棉花,明日沪铜又闪亮登场,近几个月来商品期货的涨幅远大于A股,让在此做多的投资者笑得合不拢嘴。正像一位上海期货私募所言:自从美联储开足印钞机后,什么品种都在涨,商品市场已彻底进入一个投机阶段。那么现在商品期货上涨的成色几许,这种上涨还牢不牢固?
现在大家都在讲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是这轮商品期货上涨的主因,都对期市的前景一片看好,最可怕的就是观点出奇的一致。细想一下,这其中出现了一个时间差,因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是先在8月27日暗示量化宽松,后再在11月初正式出台该政策,这期间国内外商品期货已经有较大的涨幅,可能量货宽松带的对商品期货助涨的影响已经提前消化掉了,现在只是一个鱼尾行情。
我觉得美元短线下跌空间有限,反弹可期:一是6000亿长期国债购买计划与预期差不多,这说明美联储在计划出台时是谨重考虑过的,只是市场对美元反映过度了。二是近日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又出现了,美元作为避险工具肯定重新受到投资者的追棒;三是美国经济并没有像欧洲国家那样糟糕,这也降低了人们对美联储再次推出相关措施可能的担忧。如果美元超跌反弹,这会引起国内外大宗商品期货的大幅调整。
再回到国内,这波大行情有些品种确实该上涨,比如说棉花,今年确实因天气因素导致供需严重失衡;或者像白糖,产量在减少,而需求又大增。但大部分品种需求面并无明显上升,甚至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这种上涨完全是搭了炒通胀的顺风车,我觉得最近有色金属最明显。
我举个例子:近期铜现贷交易非常清淡,与前期相比下滑明显。因铜价短期上涨速度过快,随之需求也下降不少,有些下游企业因为铜价无法承受,已放弃了购买电解铜,他们以拖长加工期的方式来应对短期铜价飙升。我们也可以看出,现货市场中的电解铜的上涨,只不过是贸易商中间炒来炒去,并没有真正的用于下游厂家之中,很多炒家把电解铜全都堆在仓库里,等待铜价继续上涨。这种现象在其他有色金属,铝、锌的库存量大涨上可以看出。试问一下,这种把大宗商品当作金融产品来炒的现象还能维系多久呢?即使是农产品涨幅也远远脱离了其基本面。
当你买入一个金融产品之后,如果是指望这个产品能不停地产生收入,比如定期得到利息分红和房租收入,那才是投资。投资的收益,是来自投资物所产生的财富;要是你买入一个金融产品后,是想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的话,比如股票、房子、黄金的低买高卖,那就是投机;投机的收益,是来自于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投机者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
现在的商品期货的疯狂程度与1998年美国股灾前一样,当年有多名经济学家强调泡沫的严重程度,但纳斯达克就是不跌,反而从2000点一路上涨至5400多点,三年之后,直到再也无人提及泡沫时,纳斯达克指数才像自由落体般,一直跌到1100点以下。显然商品期货这轮投机性牛市可能现在还会续写疯狂,但总有结束的那一天。如果这个市场进入了投机时代,那最后亏损惨重的人只有最后参与的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