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金仓位为啥屡成反向指标?

(2010-10-13 08:29:30)
标签:

财经

     根据中金公司的基金仓位最新显示:9月份,基金仓位出现连续4周增仓的走势。截止昨日收盘,股票型基金已创下今年1月以来仓位新高,平衡型基金的仓位也为4月份以来最高值,可见基金仓位已接近历史峰值。无独有偶,来自深圳证券信息公司的数据显示,对近5年来20个季度进行实战分析,发现基金经理体仓位决策,仅有6次做对,14次做错,成功概率只有30%,而剩余70%皆成为反向指标。

     众所周知,基金仓位的高低,代表了基金经理对当下市场趋势的判断。仓位高,表示基金经理看好后市;反之,则表示看空后市。我们将基金的仓位高低与此后大盘趋势进行比较,就可以判断某只基金的仓位决策是否准确,基金“择时能力”是高是低。基金仓位决策的理想状态是:在市场上涨之前,基金经理预见上涨趋势,并提高仓位待涨;而在市场下跌调整之时,基金经理就该提前降低仓位而规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显然国内公募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实在不能令人满意,不仅如此,还屡成股市反向指标。

     在2009年初至2010年7月的一轮大反弹行情中,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令人大跌眼镜。在行情启动前,基金整体上持续减仓。2008年三四季度,基金一直处于轻仓状态,甚至在2008年年底更是创造了66%的历史最低纪录。随后,让证指数在一季度反弹幅度高达30%,基金再一次在大反弹启动前踏空。到2009年二季度末,基金整体仓位上调至83%时,大盘又出现了见顶回落。到了2010年初,基金仓位保持高位,可今年二季度指数却重挫22.82%。类似这种情况,不胜枚举,面对媒体的疑问,基金公司则表示:择时能力“可遇不可求”。

     细心的老基民会发现,基金经理在追涨杀跌中,基金仓位会出现“高点重仓,低点轻仓”的规律,基金的平均仓位屡屡可以用来作为反向指标的参考,这表明基金经理择时能力极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公募基金总体是靠天吃饭,大盘走强,基金仓位随之上升;大盘走弱,基金仓位也跟着下调。完全没有择时和规避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近日,国内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高管也承认,从国内公募基金业来看,既能“选股”又能“择时”的基金经理人屈指可数,国内基金都重在选股能力,而对择时能力,则是“可遇不可求”,说百里挑一也并不为过。其实大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既有较强的选股能力,又有良好的择时能力,可以说是“通吃”资本市场,这样的人又何必为公募基金打工?自己去炒股身价早就过亿了。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只要股市上涨是基金净值跑赢大盘,指数下跌时净值跌幅轻于大盘,就算跑赢业绩基准了。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国内真正能抵御系统性下跌风险的人并不多,更何况股票型基金的最低仓位必须达到60%呢!即使基金经理再看空后市,也要必须保持60%的股票仓位,所以把亏损的责任全归基金经理是有欠公正的,但公募基金仓位择时能力,都要被人作为A股趋势的反向指标,那基金经理的能力的确有待提高。

     对于基民来讲,不是买了基金就可以坐等分红了,要做到:1、就是选择一个好的基金,长期表现良好的基金,其基金经理在选择与择时能力相对较强的;2、就是增强自对对大势的分析能力,通过自己对大势的判断,采取申购和赎回来调整股票型基金,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投资收益。也就是说基民的收益多少部分还得靠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